【高招政策】首都师范大学:推进实施拔尖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教育面对面RBC2024-04-22 18:29
晨雾 / 转帖
嘉宾: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臧强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项目
1、历史学拔尖基地
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交叉融通机制,重点培养史学研究和外语能力。科学化、多阶段动态进出机制,通过竞争选拔确定最终基地班成员。享受学习奖励金、出国出境访学、高保研率等优惠政策。实施大类培养和专业培养相结合,设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方向。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导师制,进行国际化培养,全部学生要求修习第二外语、入选国家留基委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进行国际化培养。
2、数学拔尖基地
依托“数学”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杰出人才引领,由院士为首席科学家,以国家高层次、国家杰青、教学名师为核心,多位知名教授为骨干的校内一流师资团队。
创新学习方式。基础课程小班化教学,书院制模式,“一生一策”、“一生一案”, 注重个性化培养。
深化国际化培养。与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辛辛那提大学签署了“2+2”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数科院签署了“3+2”联合培养协议,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扩大学生学术视野。除学校各项奖学金外,另专为拔尖学生设置励新“院长”奖学金。
3、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基地
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学业导师制、弹性学分制和小班教学制,跨学科、跨专业修读。
全过程、全方位学术导师负责制,拔尖生与学术导师互选。
与日本广岛大学实施“3+1”联合培养,聘请外籍教授开设全英文课程,选派优秀学生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澳门大学等境外高校交流学习。
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
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项目是经过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进行招生的项目,通过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打破学科和专业边界、院系边界,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求职还是深造,两个专业、两个方向的“双学士学位”,都能带来更灵活的选择和更多样的可能性。2024年拟设置世界史+外语、历史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考古学+地理信息科学、哲学+教育学的4个双学士学位的招生项目。
调整小学卓越教师全科型培养模式
1、将德育、英语方向本科生以及部分中文方向本科生调整到“敬修书院”内进行招生,侧重小学文科类卓越教师培养。入学后一、二年级实施全科型培养,不分专业方向;二年级结束,学生按自主意愿和成绩选择德育、英语、中文方向,进行后两年相关专业方向学习和研究。
2、将科学教育、信息技术方向本科生、部分数学方向本科生调整到“伯良书院”内招生,侧重小学理科卓越教师培养。学生入学后的一二年级实施全科型培养,不分专业方向;二年级结束,学生按自主意愿和成绩选择科学教育、信息技术、数学方向,进行后两年相关专业方向学习和研究。
师范生政策
1、首师大师范生实行免收学费的政策,毕业后双向选择到基础教育系统就业。
2、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首师大师范生参加教师资格免试认定改革。经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可凭考核结果,免考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3、鼓励和支持师范生考研。师范生毕业当年就可以继续攻读本市全日制教育硕士和本校全日制研究生。
招生专业和招生类型
本科提前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双培与外培计划、农村专项计划、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以及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
本科批:绝大部分专业和计划在该批次招生(含师范和非师范专业)
就业及深造
连续三年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6%。据统计,2023年签约就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基础教育系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就业的占比约90%;在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就业的本科生毕业生中,超过60%的学生在北京城六区就业。2023年毕业生中在北京基础教育系统就业分布在十六区,其中西城区、海淀区、东城区、昌平区、朝阳区为接收我校毕业生前五名的地区
2023年本科生深造率为35%左右,国内深造录取到“双一流”院校的学生占比约96%,出国(境)深造本科生到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高校的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