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飞,男,1982年10月出生于禹州市神垕镇。2016加入陶玻协会钧青会;2017年6月被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研究院任命为高级研究员。2000年-2011年从事钧瓷手拉胚、配釉、塑型、钧瓷烧制技艺;2011年至今,创办弘杨钧窑任艺术总监。2019年被评为陶瓷烧成工。2020年拜钧瓷大师杨志大师为师傅,随杨志大师学习钧陶瓷制做的各种流程。
2018年11月5日-2018年11月30日 河南轻工业大学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学习陶瓷烧制技艺;
2019年7月-2019年8月 景德镇陶瓷大学守艺人陶瓷技能高级研修班学习;
2019年8月-2019年8月 景德镇陶瓷大学禹州市钧瓷行业人才专题研修班;
2020年8月20日至8月25日,参加第三期禹州市钧瓷行业人才专题研修班,学习结业。
2013年在第二届河南省钧瓷壶设计大赛《圆满壶》、《石瓢壶》中获得金奖;
2014年在第三届河南省钧瓷(挂盘)编号:GP-612窑变艺术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挂盘)编号:GP-613窑变艺术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挂盘)编号:GP-614窑变艺术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挂盘)编号:GP-615窑变艺术创新大赛中获得银奖奖;
2015年在第四届河南省钧瓷窑变艺术创新大赛中《石瓢壶》、《仿古壶》、《凤鸣壶》、《西施壶》获得金奖;
2015年3月,作品《半月壶》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金奖;
2017年在第四届河南省钧瓷壶设计大赛中《莲花壶》、《八方壶》、《思亭壶》、《圆满壶》、《石瓢壶》、《凤鸣壶》获得金奖;
2018年12月,向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捐赠作品《八方壶》。
2018年12月《仿古壶》、《八方壶》、《莲花壶》、已正式入藏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永久收藏。
2018年在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吉祥如意壶》中获得铜奖。
2019年3月《莲花壶》被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9年3月,向中国民办教育博物馆赠送作品《莲花壶》。
2019年12月20日,在中华慈善总会一张纸献爱心行动中积极参与,多次为本慈善项目中慷慨捐赠。
2020年,作品《凤鸣壶》在第九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
2020年2月10日,向武汉市慈善总会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专项基金捐款。
2020年10月,被中华慈善总会一张纸献爱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坚持日行一善优秀志愿者”。
2020年12月,被评为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钧瓷烧制技艺)称号。
在钧瓷的文化宣传上,先后积极参加了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参展期间与各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从业者进行了交流,以及宣传钧窑的文化。
杨亚飞在创办弘杨钧窑以来,精心钻研于窑变艺术和烧窑技巧,将独特的配釉技艺与烧窑手法相结合,烧制出了釉质细腻、手感温润和窑变自然的独特效果,尽显钧瓷之魅力。钧瓷作品曾多次在国内重要赛事中获得金奖。并以独特的烧制技巧和精湛的工艺水平获得钧瓷爱好者的一致好评。此件益寿樽高岭土为泥,传统手工拉坯成型,以铜、铁等釉料为釉,通过高温氧化还原反应,经煤窑烧制而成。
作品以传统壁瓶样式为基础设计而成,敛口,修边,耳饰精致美观,对称列居两侧,气势雄浑。似将军肩甲、首府门环。与传统器物龙形耳饰不同的是,钧瓷造型要考虑因势利导,适当的造型加适当的耳饰,要求协调统一,又要美观。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龙为文化本源,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多姿多彩的龙文化中,从中也可看出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创新、进取,还有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再加以煤烧炉钧技艺和独特的红紫玉质釉,釉色天成,山岚云色,如梦如幻,红紫交叠重映,一如紫气东来,漫江红透,为雅致不可多得。其中的部分色彩红色为胭脂红,因为是窑变釉,红紫色层层叠叠,有疏有密,完美演绎了自然窑变与大自然山色与云雾的高度契合。
钧瓷煤烧时火苗绵长有力,火焰柔和,煤炭之灰随火焰与釉接触,使釉面产生化学变化,所产生的窑变釉色增添了油光之泽,更加丰富多彩,且釉画釉色共同产生一种柔和温润的艺术效果。煤烧窑炉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气氛浓淡适宜,为釉料中的铜元素还原成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与煤烧玛瑙釉不同的是,煤烧钧瓷制品釉色相互渗化过渡自然,产品古朴浑厚,釉色晶莹华丽,意形新奇,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