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Valuing Water”(珍惜水、爱护水),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水,从来都不是无限供给的资源,尤其我国地理气候条件特殊、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水最具有挑战性的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自此,节水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近年来,我国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强度,协同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节水重点行动,推进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全力做好节水这道“必答题”。
转变用水方式,全国用水效率明显提升
“用上喷灌机,实现水肥一体化,一亩地用水比原先少了30%,成本降了,产量还增了。”山东泗水县志诚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西华种了200多亩小麦,浇地方式一变,他的收益更好了。
位于江苏吴江的华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有自己的节水“法宝”:65%的工业废水经超滤和反渗透工艺成为达标水可回收再利用,每年中水年回用量达6.8万吨,能节约1/5的用水量;去年7月,公司投用雨水回收系统,把雨水转化成宝贵的“水资源”,每年可节水1.28万吨左右,用水大户成了节水标兵。
农业用水更高效,工业节水招式多,这是我国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以喷、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全面加强工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重点实施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改造,普及应用生活节水器具,大力推进高耗水服务业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开展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
在这样的努力下,全国用水效率明显提升。2019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60.8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下降2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8.4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下降2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5年的0.536提升至0.559。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用水总量为6021亿立方米,严格控制在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指标6700亿立方米以内。
严格取用水管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
2020年年底,水利部发布通知,暂停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取水许可,干支流地表水超载的6省区13个地市和地下水超载的4省区62个县,只有经过治理转变为不超载后,才能解除暂停新增取水许可。
为何采取“叫停”措施?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部分支流仍存在断流或不满足生态流量水量需求现象,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严格控制取用水,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的体现,也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为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利部还加强流域重点用水户监控管理,将464家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5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纳入国家重点监控名录,推动9省区287个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事实上,我国“负重”奔流的江河,并不只有黄河。为管住用水,水利部去年要求加快跨市县江河流域的水量分配工作,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长江、太湖流域取水工程整改提升完成率99.8%,其他流域核查登记取水口数量超过500万个。
“为加强水资源监管,去年我们开展了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等监督检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取水口核查登记和整改提升工作暗访检查,督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落实专项整治各阶段目标任务;组织开展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督查,为最严格水资源考核提供了数据支撑;开展北京、天津、河北地区河道常态化补水现场核查及部分机井封填情况抽查,查看河道清理整治、河湖生态补水情况及周边机井关停、水源置换等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确保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早见成效。”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许文海介绍。
创新调节机制,激发节水内生动力
宁夏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黄河流域的1/3,通过开展水资源有偿转换和水权交易,让市场的手充分发挥作用,在用水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水权转换工业企业所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到宁夏工业增加值总量的60%以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
节水需要政府推动,更需要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激发节水的内生动力。
目前,我国已形成流域间、流域上下游、区域间、行业间和用水户间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水权交易模式。去年,全国首例地下水取水权交易签约,全国首宗雨水资源使用权交易顺利成交……这些“首宗”“首例”不断开辟我国水权交易的新路径,让每滴水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水资源税改革也是创新调节机制的重要方面,在总结河北省试点经验基础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水利部2017年印发《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自2017年12月1日起,将试点扩大到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宁夏等9个省区市。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推进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税试点省份超过7000户纳税人不再抽采地下水,关停自备井超1.25万余眼。
水权市场化交易、水资源税改革、完善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在不断创新的机制中,各行各业节水主动性被有效激发。
久久为功,释放节水更大潜力
许文海坦言,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国节水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经测算分析,全国节水潜力还有空间,2025年全国总节水潜力为298亿立方米,2035年全国总节水潜力为614亿立方米。”许文海说。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鼓励再生水利用,单位GDP用水量下降16%左右。
显然,节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须久久为功。
“我们将深入推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建立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督导各地按时保质完成规定任务。启动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以高校为突破口加强流域重点用水户超定额用水专项整治;以雄安新区为示范推动京津冀深度节水及非常规水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年组织推动200个以上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推动党政机构全方位开展节水机关建设,加大节水型高校等载体建设力度。持续强化节约用水监督管理,严格节水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检查800家用水单位,对超定额超计划用水单位进行处理。促进提升节水宣传教育成效,推动将节水纳入文明单位评选指标,向全社会推广实施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全面开展节水文化建设。大力夯实节水能力基础,加快推动节水条例立法进程,出台新的用水定额管理指导意见,严格节水评价机制,推广滴灌、空冷等高效节水技术,加大节水器具普及力度。”许文海表示。(记者 陈晨)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