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在扶贫脱贫领域如何作为?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提出,学校要实施“一个都不能少”的“兜底式”精准教育扶贫思路,围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多措并举,通过教育改变贫困学子命运,助力贫困学生充分就业。
2017年盛夏,接到云南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录取通知书时,云南腾冲清水乡驼峰村的残疾学生瞿镂一度想放弃就读。8月25日,云南工商学院教师一行给瞿镂带去了学校的慰问,并将他接到了学校,顺利地办理了入学手续。
瞿镂小时候因一次意外,导致腿部畸形,失去了行走能力,落下了终生残疾。学校不仅免除瞿镂大学期间的学杂费、住宿费等,还捐赠了一辆残疾人专用电动车,方便他学习、生活。
这只是云南工商学院探索教育脱贫的一个缩影。近3年来,该校针对1407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把因贫辍学作为教育扶贫的首要问题,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将国家资助、学校扶助、社会帮助和勤工助学有机结合,建立了“精准识贫、精准帮扶、勤工助学、帮扶就业”的闭环帮扶资助体系,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就学、就业等问题。
云南工商学院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歆介绍,学校在校内实践、校外实习、创新创业、校企合作等方面向贫困生倾斜,开展贫困生就业“一帮一”,全力确保贫困毕业生顺利就业。2016年,学校推荐贫困生就业863人,2017年推荐718人。2018年,全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257人,目前已推荐就业121人。
2013年,教育部和云南省共同组织实施了滇西地区“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云南工商学院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该计划的基地建设,承接并成立了滇西青年创业学院。
李孝轩提出了滇西青年创业学院的办学思路:集中创业教育资源,发挥互联网+创业教育的优势,开展“千百万工程”,用5年时间,为滇西边境地区选拔培养1000名从事小微企业创业的青年,以“千名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实现贫困地区万人就业,促进贫困地区百万人改变观念”为目的,将滇西地区农村产业扶贫和创业人才相结合,培养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学校聘请云南省青年企业家,组建了导师团,实行“全程导师制”,以“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从入学即开展全程指导与帮扶,以云南工商学院建设的365网络大学为教学平台,进行课程视频讲解、师生互动、同步测试、过程监控,让学员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经过4年努力,目前,滇西青年创业学院在校生有近500名,其中70%的学员开始创业,30%的学员正计划创业或筹备创业。学员创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近3000人。(通讯员 吴昆)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