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品牌网讯 2018年5月17日上午及5月18日下午,在初中“融合课题组”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潞河中学初二年级开展主题为“潞河溯源”的主题实践活动。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年级分为两组交互进行,其中1-4班为一组,由魏海楠主任、牛林老师组织,5-8班为一组,由李晨松、王维老师组织。年级分两路同时开展活动。五河交汇处,在潞河(北运河)源头,溯地理之源,溯历史之源,溯文化之源,溯精神之源。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北运河管理处的大光楼,讲解员为学生们介绍运河历史发展及现状,初二一班及初二五班的两位同学,代表全体学生吟诵了与运河有关的诗歌。在现场,王红梅老师还教会了同学们使用手表在野外定向,了解并辨别了“五河”的真容,并实地绘制五河交汇图。接着学生们来到了运河文化广场,在千年步道旁,同学们认真聆听历史杨连翠老师讲解运河历史。同学们神情专注地聆听、记录。在大运河旁,5-8班的同学们在数学王德勇、魏海楠等数学老师的带领下,实地测量大运河的河宽,把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张家湾古镇中,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对张家湾博物馆、通运桥和皇木厂村的实地考察,了解张家湾与大运河的关系,认识到张家湾为北京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张家湾博物馆中,学生们参观展厅实物、沙盘,观看3D版《潞河督运图》,与智能平台互动,在讲解员的讲解中充分了解了张家湾的古今变迁。 历史王维老师在通运桥上讲解萧太后河、萧太后桥和张家湾城的前世今生,学生们边听边认真记录。
化学纪艳萍老师带了先进的专业仪器,组织学生们进行了水质监测,不仅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水质监测的重要性,更为未来的历史留下数据分析。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是皇木厂村,在皇家新村标志性花板石旁,政治王亚静老师为学生们解释了“皇木厂”的由来和“漂来的北京城”。在“舳舻千里”的古运河遗址旁,蔺江老师为学生介绍了皇木厂村的现状,之后物理李小波、尹晓琪老师为学生再现了当时盐厂码头称量食盐的方法,并进行科学分析。
“潞河溯源”系列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将校内课程与校外活动相结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对不同的知识达到了“博大”的目的;专家的讲解,实地的考察,让对知识本来懵懂的学子开始了深入的思考,达到了“精深”的目的。
潞河中学希望打造“博大精深”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的提高自身素质,并在素质的提升中培养:爱潞园、知潞园;爱家乡、知家乡;爱国、知国的家国情怀。做一个主动发展,追求卓越的合格的潞河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