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叠积,古人爱山,行于山,居于山,画山有三远之法。今人也爱山,游山,登山则看山远更执迷,火尧以淡叠山,以山积叠,山重水复,生叠影之观,秩序井然。虽清叠而纯厚,虽浸渍而明晰,造简洁之山,曲折见谷,宁静致远,顺其自然,有心明轻清之感。
笔迹,依传统书耕之理,随今人心思所想,仍意在写心不在物,笔行处皆见时晅时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聚散合分,无碍挂,直指斋心。
厚集,看传统山水,局部抽象,整体为山境,看火尧笔墨,局部抽象整体也抽象,放下一些形象又聚起一些形象,慢慢看去,有深邃之感,混沌之觉似象外芸芸,简约无为,若烟雨隐处,四季相生。
田黎明
2017/4/13潍坊市博物馆开展
展览时间:2017年4月13日至5月2日
展览地址:潍坊市博物馆腾云阁
桑火尧
桑火尧,1963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境象绘画的创导者。曾在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举办过个展。作品被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苏州美术馆等收藏,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2010年获第10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唯一奖项优秀奖,2011年参加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2012年获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水墨类10家,2015年入选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并获绘画类金奖。2016年9月,两幅作品入选G20峰会主会场,并被收藏、永久陈列。
桑火尧: 诗书画均绝
——当代鉴藏大家蔡暄民品读桑火尧作品
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为书画家撰写品读观感了。忙?不是主要原因,如必须说出缘由,还是没有发现能打动我心灵的作品。
有人几次盛邀,让我写观后感,但我不愿意唱违心的赞词,良知也阻挠我这么做。大概是骨子里还是诸暨人耿直的个性使然。但是,桑火尧先生的作品却是我一直想品读倾叙的。
时间还需倒回十四五年前,我第一次在杭州一家画廊中见到了他的作品,是一茎亭亭玉立的风荷,长长的茎杆占了整个画面,顶端一叶残荷在寒风中摇曳,一尾蜻蜓欲立未立,笔简而意深,饱含深深的禅意,有八大的遗韵,边款用笔力苍劲的行书小楷书了一行颇含哲理的小诗,是一幅诗书画合璧的好作品。这符合我收藏的基本条件:即诗书画均绝!
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我开始收藏他的作品,凡在画廊中出现的,我一律不放过,杭州地方也小,十几家画廊很快就能转遍,近两年时间收了他40幅作品。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桑火尧先生相识了,从和他相识后的交谈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内涵和底蕴。他画中的笔墨韵味得力于他深厚的书法功力,他曾两次获得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古来中国的大画家均是大书家,因中国画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笔墨,笔墨不到位表现不出丰富层次。其次,中国画还要求绘画者要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否则,再好的笔墨也写不出深远的意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笔墨、内容、意境三者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之深涵盖了众多的要素—诗、书、画、印均有较深的造诣,对美学理论的传承和创新,对审美要素的独到见地,对现实生活的特殊理解,对人类心灵的深层次剖析以及对眼前世界多角度的审视……他独辟蹊径,以自己独有的、特殊的形式加以概括性地表现出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粗一看他的画,那些形象仿佛既简约又随意,简约得不能再简了,有时只有一只桌角,半支烟头,一把竹椅……生活中极普通而平凡的东西;随意得似乎信手涂抹,随便摆布……显得有些杂乱,但细细品味之后,你会读出那乱中却饱含着深层次的生活哲理。他在追忆一种逐渐消失的原始情怀,一种颇为珍贵的人类文明的元素……观他的作品,会唤起一种对生态社会的向往,对低碳节奏的追忆,对昔日悠闲生活的挂念……
画家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现在很多画家信手挥洒,立题不清,反映不明,不知在倾诉什么,更不明白他们想要表现什么。朦朦胧胧,含混不清,有的干脆扎入古人堆里,照搬照描古人的东西,有的逃离现实,忘掉一个艺术家最起码的社会职责:反映现实而启迪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和激起人们对现实的不断抗争与追求。
桑火尧先生的作品能入选威尼斯双联展(历年来中国入选第一人)和连续四年被香港苏富比荐拍,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更多高端的艺术机构看准了他的内在潜力。
中国书画,是我收藏的品类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关注了余任天、沙孟海、陆维钊、吴茀之、陆俨少、曾宓,也相继写了品读他们作品的文章,有人说,我的爱好稍微偏狭了些,这么多书画家中怎么只选择了那么少数的几位?我承认自己的眼容量狭隘,容不得更多不同风格和面貌,在成千上万的书画家中,竟然又只看重了桑火尧的作品。我承认,我对艺术作品的选择和爱好有点过于苛求,但我觉得,收藏的更大乐趣是能从藏品中获得心灵的快感,以及更深层次的感悟,不是耳朵当眼睛,追随人云亦云的潮流。如果自己收藏的作品给我带来的是难忍的郁闷,我为何要花钱买痛苦?收藏追求的并不是作品能升值多少,更多的是视觉享受的大餐,心灵的痛快震撼。
桑火尧的作品能给我带来的就是这效果,所以我看好他,看好他的作品,以及作品给我带来的心灵的洗礼!
2013年11月,桑火尧及何家英奉国家文化部和国家人事部的同一个调令,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这也是18大之前国家慎重研究晋京的最后的两位重要大咖。在这更高的平台上,相信他能创作出更多有视觉冲击力的好作品,我们期待着!
(作者蔡暄民系当代鉴藏大家、艺术评论家、上海御承堂私人博物馆馆长)
名家谈桑火尧作品
吴冠中:
桑火尧的作品,是一种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有时代性、现代性。他的画有思想,空灵,空旷,空间感大,有张力。他的画有一种维度空间,有时空感,对艺术空间上的扩大,让人有很多想象力。他的每幅画都不一样,看得出精心构思过,就这样画下去好的。有的人老是画一种形式,一个题材,不去开拓,老画一幅画有什么意思。他每幅画都有想法,都不一样的,这样做对的。每时每刻的感觉不一样,就应该让每一幅画有不一样的感觉。
田黎明:
桑火尧先生这个展览我感觉到清静之美,很独特的一种感觉;我此时想到一句话:“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应该反映在他自为的层面上”,那么,在桑先生的展览中,我就感觉到了这一点,他的中国画是追求现代、装置与抽象的方式融合在一起,传达一种哲学内涵。
他在中国的智慧层面上有很深层的表达,在哲学里面、生活里面,以及在自己的行为方式上,都传达出一个艺术家的文化理念。所以,桑先生的展览,体现了他自己高层次、形而上的思维和中国人独特的智慧方法。更独特的是体现了中国画的材质和空间上的表现手法,传达了中国人的一种美感,既视觉的冲击美感、行为美感、空间美感、内心平静的美感。
贾方舟:
桑火尧的水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意明笔透”,就是它那种层次丰富的通透感和细腻的质地感,那种清淡的墨块在绢面上不断叠加所显示出来的“墨性”之美。他深知水墨画所藉助的媒介材料的意义,所以极力从材料自身中发掘其特性,显示出它们不可取代的价值。就像一个现代派音乐家把乐器当做发声器,极力发掘出它特有的音质和音效一样,当桑火尧以一个当代艺术家的身份和媒材观念面对水墨画时,他甚至将他作画所用的“水”也做出特殊选择,这在过去是闻所未闻的。
蔡暄民:
时间还需倒回十四五年前,我第一次在一家小画廊中见到了他的作品,是一茎亭亭玉立的风荷,长长的茎杆占了整个画面,顶端一叶残荷在寒风中摇曳,一尾蜻蜓欲立未立,笔简而意深,饱含深深的禅意,有八大的遗韵,边款用笔力苍劲的行书小楷书了一行颇含哲理的小诗,是一幅诗书画合璧的好作品。这符合我收藏的基本条件:即诗书画均绝!
鲁虹:
如果以艺术家桑火尧使用的绘画媒材与技法来看,他这十多年的艺术创作完全可以放在工笔画的范畴内。不过,他的作品显然超越了传统工笔画的入画标准与意境表达方式,即根本不是在所谓花鸟画、山水画与人物画的历史图式框架内作某些改革与变化,而是在借鉴西方抽象艺术之观念与技法的背景下,进行了全新的艺术探索,于是,这也使他的创作显现出与传统工笔画全然不同的新走向。
殷双喜:
桑火尧的绘画,表现了三个世界的重合,三种符号的叠加。这就是说,他的作品既是现实世界的形象符号,也是心灵世界的感受符号,同时是表达了抽象世界的一种结构符号。
首先,桑火尧的作品来自他对于自然山水的长期观察与体验;其次,桑火尧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山水和空间的心灵感受,那些极细极白的线条,如同山涧溪流,在黝黑茂密的林间山色中蜿蜒而行,表达出一种精致细微的运动;再者,桑火尧作品中的抽象世界是一个微观的世界,但与现实世界同构。从作品中的局部,我们可以看出山林中光影交错形成的笔墨的交响,画家以水墨创造了一种光影的表现形式,与自己和现实相遇时的冲动合拍,在这一形式的探索过程中,他中止了对事物具体外表的迷恋,把握住山水景观给予他的整体印象和由此生发的想象,积墨成像,从而在平面性的绘画中创作出一种具有空间景深的特殊的视觉图像,也使他的艺术如同高山流水,林间松涛,具有一种音乐性的节奏和内在的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