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届励志创业大赛表现不俗的清华、北大两所高校创业学生,在2011年第三届比赛未能进入百强,这让记者感到意外。根据主办方公布的晋级名单看,名牌高 校、重点高校进入百强的比例明显下降,一向被认为具备创新活力和创业条件的多所知名高校学生所报项目在海选阶段即被淘汰,例如北京大学名戴安安团队所报的 汽车装潢店项目,商业计划书过于公式化被淘汰,而上届冠军和亚军的获奖学校西安交通大学,以及有两个团队双双闯入前十的清华大学也在今年全军覆灭。 反而“非名牌”大学创业团队提交的项目因为具备更高的可行性,和社会需求度,顺利晋级百强。 参赛团队分布广泛 涉足领域更为均衡
据了解,报名第三届励志创业大赛的团队有1250个,比上届多了1.5倍。与前两届大多数团队来自重点高校不同,本届比赛因为采用微博作为报名渠道, 很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高校沟通渠道未能通知的“非名牌”学校学生也提交了自己的项目计划书,除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32个省区、直辖市均有高校 报名,其中来自西部和北部发展中及欠发达省区的计划书超过300份。而中部省区的参赛数量则以湖南和湖北两省遥遥领先,合共超过100份。反而经济发达的 华南、华东地区的参与度并没有预想中踊跃。 负责创业项目书初赛甄选的创奇玖玖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王斌说:如果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也许我们可以作出两点推断: (1)相比发达的华南、华东地区,西部及北部地区的创业资源稀少,创业志士对这类创业机会更加期待和珍惜; (2)经济欠发达,又或者说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发展中的西部及北部地区里,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社会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市场机遇也日趋呈现。这些实际上也在为“创业”创造前提条件。 本届大赛的的创业项目涉足15个领域,服务业和电子商务成为热点,但一些“偏门”的涉及国计民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也引发了越来越多创业者的关 注。比如农业、教育、环保这些连政府都倍感压力的“非主流”创业领域。这种“均衡化”的趋势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思 考。 在微博搜索“励志创业大赛”就能找到进入复赛的百强团队,他们将在微博完成六个任务,包括完美海报、自信演讲、社会价值、盈利拷问、反驳伯乐、相互拆 台等,每个任务分值7份,加上评委对商业计划书评价的最终得分,产生10强在12月7日现场对决,谁将最终赢得中国平安提供的创业基金,从第一个任务完美 海报开始就已经暗中较劲了。 主办方的要求海报“美观大方、含义清晰、能让人准确理解创业项目”。有的团队因为有美术功底的成员,比如在3D技术、网站、广告等领域创业的,微博海报成了拿手好戏,在公益、农业等领域创业的团队也不甘示弱,力求用大胆的创意征服粉丝,海报五花八门。
尽管创业热情高涨,不少团队甚至以公司身份报名参赛,但项目本身依然缺乏商业思考,在799份有效计划书中,能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呈现市场需求的项目 不多,对财务指标和现金流等现实考虑不充分。参赛者的思维模式基本聚焦在“what”(做什么)的阐述上。缺少“why”(为什么做和为什么你能做)和 “how”(怎么做)。相当部分的项目都是对现有商业模式的复制,原创的商业模式凤毛麟角。 本届励志创业大赛邀请的评委包括江南春、官应廉、王煜全、薛蛮子、袁岳、曾玉、汤敏等20位在商业与投资领域名声显赫的“微博控”,他们将在新浪微博 与参赛团队互动,包括点评海报等六项任务,回答选手疑问,甄选并指导完善商业计划书等,帮助青年实现创业梦想。王煜全、曾玉等评委表示,若参赛团队能表现 出良好的商业转化潜力,将可能为团队提供后续投资。 知名学府毕业生凭借较广的视野和资源平台,早些年涉足更多的是高科技与高门槛创业领域,比如生物科技、IT技术等。高校科研背景的支持让北大方正、清 华紫光、上海交大等一批企业在上一个时代的创业浪潮中脱颖而出。但近些年的社会发展使得很多细分领域也表现出极具潜力的商业机会,大学生创业思路因此发生 变化,各行业都涌现出大学生创业的身影。从“大学生开擦鞋店”“清华毕业生开烤串店”“福州大学生捡垃圾”……等一系列媒体报道中可见中国青年正在迅速适 应新的社会需求。励志创业大赛成功举办两届,已帮助了90个团队实现创业梦想,300多名大学生因此获益。“微创业”正从观念探讨阶段演变成社会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