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乐活 >> 休闲 >> 正文
  • 逢甲村:爱国情怀今犹在 情牵两岸聚培远

  • 时间:2016-11-03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俯瞰丘逢甲故居,美丽乡村景色宜人。张奕 摄

    同心纪念铜像。涂永平 摄

      逢甲村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句出自诗界革命之巨子——丘逢甲,他是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在梅州也留下了他爱国爱乡的足迹。

      在蕉岭,有一个以丘逢甲的名字命名的村庄叫逢甲村。当年他从台湾回来后选择在这个村庄安家,虽然他在那里居住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在当地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丘逢甲故居是一座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民居,由于他平生敬慕爱国诗人陆游,故为新居取名“心泰平草庐”。这座房子里处处体现了他高雅的志趣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如今已被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逢甲村的美丽景色也成为游客探访故居之余的亮点。

      原名“淡定村” 为纪念丘逢甲易名

      驱车穿过蜿蜒的山路来到逢甲村,首先看到的便是村口的那块大石头,上面醒目地刻着“淡定村”三个字。这是当年丘逢甲邀请好友晚清状元夏同龢亲手书写的,相传拥有真迹的那块石碑被丘逢甲收藏于家中,这块村口的石头是后人临摹的。

      村口的石头是丘逢甲与夏同龢深厚友谊的见证,他们的友谊还可以从丘逢甲的30多首诗作中体现。夏同龢是贵州省麻江县人,在光绪戊戌(1898年)成为状元,次年游历广州,遇到丘逢甲,两人一见如故,遂结为挚友。

      从村口一直往里走,一座古色古香的传统客家建筑出现在眼前,屋前有一个半月形的池塘,每个门的两边都有表达屋主人情怀的楹联。在正大门上,麻石条大门框边上悬挂着“培远堂”的牌匾,两侧楹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是由清未翰林温仲和题写的,大意为“精心栽培教育后裔子孙,努力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

      这座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民居为两堂四横一围龙布局,房子由泮池、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通一进三间,门口有禾坪和池塘,房舍中央是一进两厅的堂屋,下堂与上堂之间左右两廊对称,抬梁式木质梁架,中间天井较小,两边是“一”字形排列的厢房,后面有半圆形围屋。房屋总面宽48米,总进深60.30米,共计房屋55间,风格简洁朴实。

      丘逢甲曾写诗表达他对这座房屋的喜爱之情:“我本山水人,深知山水意。卜居山水间,山水发灵秘。”当初选择把家安在逢甲村,正是因为这里的山水吸引了他。据对丘逢甲颇有研究的学者丘济华介绍,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夏秋之交,丘逢甲奉父母之命携家人及部下回到内地,“一开始丘逢甲回到祖籍地文福镇印山村,但是祖宅已经破败不能居住,为了解决家人的住宿问题,丘逢甲只好暂借村中族人的房子居住,可是家人实在太多,丘逢甲又带领妻儿等人到县城边东山村乌石冈的地方暂时歇脚”。

      东山村周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丘逢甲在闲暇之余游览了当地的不少名胜,题写了《乌石冈远眺》《题东山杨子仙庙》等诗作。学者丘济华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宗族老人后得出推论,丘逢甲本有意在此建屋,但后来打消了这个主意,原因推测有三:一是东山村的父老乡亲不肯把土地卖给丘逢甲建屋,丘逢甲没能在东山村购得土地;二是家中被盗,其父主张到山中居住;三是后来在淡定村发现了环境极佳的居住地,那里的山山水水打动了丘逢甲。

      在离印山村以西六七里外的庐山山麓,坐落着一个群山环抱、环境幽雅的小山村,这个山村就是后来的逢甲村。丘逢甲看到这里秀丽的山水曾作诗云:“群山忽豁见山门,幽绝溪山是此村。”“不必桃花千万树,已教人作武陵源。”

      据村中的老人回忆,逢甲村以前的名字叫“探地村“,传说由于这里是与外省的交界地带,且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常有土匪出没,清军需要派兵前来剿匪,因而得名探地村。后来丘逢甲到了此地,觉得这个村名不合适,便改为“淡定村”。至于这个村名蕴含的寓意,丘济华推测,“淡定”二字体现了丘逢甲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可能想借此表达‘淡定于心,从容于行’的处世态度”。

      后来为了纪念丘逢甲,上世纪80年代,蕉岭将这个村改名为“逢甲村”,一直沿用至今。

      故居处处体现丘逢甲爱国情怀

      一走进丘逢甲故居,便能看到丘逢甲的铜像立在正中间,两边的墙壁上是关于他的事迹介绍,同时展出的还有他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和书写的信件。在屋内行走一圈,从每一副楹联、每一处设计,都能感受到丘逢甲满腔的爱国情怀和对台湾的深深眷恋。

      培远堂的一大特色便是它的楹联,皆出自当时的仁人志士之手,同时蕴涵着深刻的含义。北厢房“岭云海日楼”是藏书楼,以前这里藏书甚多,有不少千辛万苦从台湾带回的书籍,这汇聚了丘逢甲与其父两代人的心血,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该藏书楼门联“一室读书唯铸我,十年种树当封侯”,为翰林吴道镕所题,状元夏同龢所撰。南厢房“念台精舍”则是丘逢甲的书房,匾额为潮州知府李士彬书。“潜斋”“蜇庵”两厅分别是丘氏父子会客的地方,署额及对联“松寿千岁,桂馨一山”“龙卧南阳,马来西极”均出自状元夏同龢之手。“花好月圆人寿之室”题额及联“白沙泉沸穿心罐,黄熟香烧息耳聆”是书法家夏启瑜手书;“听大海潮音之室”题额及联“情文欲共尊彝古,志节应争日月光”则是兵备道沈守廉所题。

      屋内的上堂有两副丘逢甲自拟的对联,不仅描绘了家乡的胜景,也表达了他不忘丘氏祖宗的根源。“地势据赣闽粤之交,山水清雄,环百里自成小聚;族居自宋元明以降,渊源宏远,从廿世再渡初迁。”联中一个“再渡”,体现屋主人思念台湾,渴望统一的心境。

      丘逢甲的书房命名为“念台精舍”,也能看出他对台湾的感情。上下堂侧墙的窗户极像“台”字或者“合”字,这样独到的设计在祖堂上方、南北各三个,加起来刚好是“六合”。据推测,这是丘逢甲寄托祖国大团圆的意思。

      回蕉岭之前,他曾遥望宝岛,想到它即将沦为日寇的殖民地,心中悲愤交集,自号“海东遗民”写下了《离台诗》六首,表达了恋念家乡父老的深情和渴望台湾回归的强烈愿望。百年之后,两岸同胞依旧相隔两地,但丘逢甲的故居培远堂已名扬四海,在两岸三地颇具影响,成为两岸人民盼望和平共处、祖国统一的象征。

      在故居里,有一本参观来访登记表,翻开内页发现,除了周边地区的游客外,有不少来自台湾的游客,他们从台北、新竹等地千里迢迢过来,携家带口,寻找丘逢甲的足迹,“自从把他的故居打造成景点以后,村里经常都有外地的游客过来参观,不时还有来自台湾或东南亚的。”逢甲村的村支书王三连说。可以看出,丘逢甲的影响力依然不减,他的故居给了人们精神寄托。

      “以前读过丘逢甲的诗句,被他的爱国情怀所打动,今天刚好一帮好友相聚,便提议来这里逛一下,游览逢甲村的美景,走进他的故居,了解丘逢甲的事迹。”来自江西的游客刘女士说。

      培远堂经历了百多年的岁月,分别于1984、1998、2005、2012年四次按原貌部分修缮。在1985年,培远堂被蕉岭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首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核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造美丽乡村 弘扬爱国精神

      在丘逢甲故居的左边,是游客服务中心,有提供休憩的凉亭,村民们三三两两在那里聊天,非常惬意。“感觉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这里是游客服务中心,也给我们休闲提供了一个好去处。”村民丘婆婆笑着说。

      近年来,蕉岭县委、县政府以丘逢甲故居为核心,致力将逢甲村打造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现代观光农业和美丽乡村于一体的田园风情社区。据文福镇镇委副书记张学文介绍,逢甲村近几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体活动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等都建了起来,道路也打通了,依托着丘逢甲故居,我们希望村里的乡村游能发展起来。”

      为了更好地将逢甲村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起来,挖掘其深刻内涵,蕉岭县聘请了专业的团队,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分析总结后制作了《丘逢甲故居保护规划》,规划目标为将丘逢甲故居和逢甲村打造成为连接海峡两岸亲情的重要纽带和客家文化观光景区,使丘逢甲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展示与研究成为促进历史老村焕发新生机的源泉。

      规划内还提到村内的其他4座古民居——河南堂、汾阳堂、颍川堂、彭城堂,这些建筑虽然保存不及丘逢甲故居,但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规划建议可以将其融入逢甲村的景观里一起打造,丰富逢甲村的文化内涵。

      虽然近年来对于丘逢甲的研究和纪念活动有不少,但是仍有学者认为这远远不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志平表示,目前来看对于丘逢甲的事迹普及不够,“还有很多人对他的生平事迹有误解,建议可以专门为青少年编写通俗易懂的书籍介绍丘逢甲,同时,大家要认识到他精神的价值。‘国家、民族至上,苍天为念’是他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现实价值,对于公务员、普通百姓都是有教育意义的。”

      今年已八十多岁高龄的黄志平教授仍致力于研究与弘扬丘逢甲的精神,他与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徐博东合作撰写了《丘逢甲传》一书,书中详尽介绍了中国近代客家籍的著名反割台抗日爱国志士丘逢甲光辉的一生,在海峡两岸有较大影响。

      ■轶事

      丘逢甲带上红包 主动给乡亲拜年

      丘逢甲虽然在淡定村居住的时间不长,但他逢年过节都回家。据学者丘济华讲述,丘逢甲平易近人,与村里的邻居相处甚是融洽,其中还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

      每年过年丘逢甲回到淡定村,都会带上红包主动给乡亲拜年,“在当时来看,一般都是百姓给官员拜年,讨个红包什么的,但是丘逢甲却走进村民的家中,一一给他们拜年,可以看出他先进的民主意识,亲民,没有架子。”丘济华说。

      相传有一天,丘逢甲外出还未回到家中,有个村民刚做完农活,身上沾满泥巴,来到丘家中后一屁股坐在了丘逢甲平日里常坐的位置上,这时丘逢甲回来了,旁人责怪那位村民不懂事,提醒他把位子让出来,丘逢甲见到这个情景淡然地说:“就让他坐吧,他在田里干活比较辛苦,我坐哪里都没关系。”由此可见丘逢甲对普通百姓的尊重和爱护。

      丘逢甲大事年表

      ◎同治三年(1864年):出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乡。

      ◎光绪三年(1877年):赴台南参加台湾府童子试,受福建巡抚兼学政丁日昌赏识,获全台第一名,并获赠“东宁才子”印章一枚。

      ◎光绪九年(1883年):作《台湾竹枝词》百首,闻名全台湾。

      ◎光绪十四年(1888年):赴福州应乡试,中举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赴北京参加殿试,中进士,结识黄遵宪等人。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投笔从戎,出任台湾布政使,创办义勇军。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割让台湾,率义勇军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被迫离开台湾,回到祖籍地梅州蕉岭。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在梅州蕉岭淡定村居所落成,命名书房为“念台精舍”。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潮州韩山书院出任主讲,开始教育改革。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岭东同文学堂在汕头正式开学,推广新式教育。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

      ◎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省谘议局成立,当选为副议长。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出任广东军政府教育司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蕉岭淡定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dino-din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