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记者白国龙)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活动战果丰硕,去年破案20.7万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70余亿元,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记者15日从“2016年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上获悉的。
2016年“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当日在全国同步展开,今年活动主题为“防范风险,护航发展”。
记者了解到,各地公安机关在活动期间采取多种形式,重点围绕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以及假币、银行卡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突出经济犯罪,结合典型案例和实物展示,多角度揭露犯罪手法及其社会危害性,介绍防范知识,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据公安部介绍,当前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经济犯罪活动总体上仍处于高发态势,特别是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证券期货领域犯罪多发,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蕴涵的经济风险值得高度关注;假币、银行卡诈骗、制假售假等经济犯罪发案量较大,犯罪手法不断翻新,迷惑性、欺骗性较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其中,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持续爆发。“e租宝”“中晋系”“融资城”等案(事)件,均呈现出波及人员众多、地区广泛、涉案金额巨大的特点,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同时,银行卡犯罪大幅攀升。去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妨害信用卡管理和信用卡诈骗案件近6.3万余起,同比上升近40%。此外,制售假冒伪劣犯罪依然突出。呈现出跨境跨地区售假、网上售假案件明显增多和制假环节“分散生产”、储存环节“多点囤积”、运输环节“人货分离”、销售环节“真假混杂”的特点,查处难度加大。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导向,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整治非法集资、地下钱庄、证券期货犯罪,以及假币、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利用黄金交易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出口骗税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20.7万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70余亿元,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介绍,公安机关下一步将继续保持对经济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国家经济安全,严密防范并积极化解各类经济犯罪潜在风险,全力护航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