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剑桥开会,会议结束后大家一起去酒吧庆祝。来自世界各地的女老师凑在一起无意中聊起了“包包”这件事。我身边很多女性朋友都特别喜欢买包。表姐开玩笑说,女性对于包的执著简直到了“包治百病”的程度。
其实包作为绝大多数人日常出行的必配品,是挺重要的个人消费品,但它又不如衣帽鞋子更换起来方便。包不仅可以表现个人喜好,而且关系到每次出行或社交的方便程度。因此对包的关注其实不只限于女性。我周围的学术男们同样对包很挑剔。一款用了很多年一看就很有“故事”,但依然结实体面的皮包一样会在学术交流中引起注意。
我觉得对学术界的一大误解就是书呆气的“极客”们是不讲究时尚的。这真是大错特错。学术界的第一原则就是鼓励原创与独立思维。精致时尚的生活是特立独行的学者们职业生涯不可或缺的注脚。当然,在“时髦”这个问题上,学术界有学术界的“审美”。这点在传统深厚的欧洲学术圈里更为明显。比如男女学者出席正式场合时同样要穿正装,夺目夸张的大花艳彩是很少见的。相反,学术时尚讲究的是“低调的奢华”:暗纹纯色的领带和清雅大方的围巾是主旋律。个性与品质都悄悄藏在细节与质地里。当然,“真正的”时尚潮儿可能会觉得这是上世纪的老套。不过我们这些学术人是真心觉得“低调范”是超越时空的经典呀!
对时尚的追求是普遍的。但对学术女性来说,我们有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找到贴心而高品质的(书)包。别看现在奢侈品市场在使尽浑身解数推出新款女士包,但适合女学者的包还真的很有限。即便抛开设计风格、材料质地和携带轻便这几点都不谈,对于“学术包”来说,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书包容积能达到“大A4”,即比A4纸稍大一圈。这是一般会议文夹和装订后学生论文的尺寸。仅这一项要求就砍掉了一大半女性挎包和肩包。能符合这个要求的,除了传统的双肩背书包和单肩背电脑包,就很少了。但你能想象一个美美地穿着裙子踩着小高跟鞋的女学者背后驼着一个书包,或歪着膀子挎着一个袋子的窘状嘛?因此你会看到欧美很多职业女性,尤其是学术女性,都会同时背两个以上的包:一个用来装个人用品,一个用来装文献。
如果不想在传统书包和“菜兜子”类挎包之间做选择,又想拥有一个有设计含量的书包的话,现实中很多女老师都只得在男包里做选择了。但男款公文包往往棱角方正,少了一份柔美。那天剑桥聚会上的几个女性主义学者更是认为,这个时尚苦恼几乎是社会文化隐藏的对女性歧视的最直观的例子。在一桌人吐槽中,唯独我的黑色背包意外得到了大家的首肯。不仅因为它“有容乃大”,而且两边的附兜让整个包成元宝型,整体看来低调圆顺。这个包是为了庆祝我获得终身教职,我和先生小巴在偌大的伦敦逛了整整一天才“挖掘”出的成果。但它的设计初衷其实是个旅行包,提手上还附带一个配套的托运行李签。所以对于女学者来说,挑选一款日常用包几乎注定就是一场妥协。只愿这篇短文能给设计师们一些“灵感”,解救学术女的时尚困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