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善后办装备管理处处长姜云(右三)深入一线检查装备物资管理情况。赵立强摄
原标题:千难万难,勇于担当就不难
——沈阳军区善后办主动作为积极为改革强军减负纪实
开栏的话
这注定是一个载入军史的春天,这必将是一个开新图强的起点:随着习主席和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七大军区完成历史使命,五大战区正式组建亮相。
在军区告别历史舞台的同时,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应运而生。国防部发言人表示,军委决策成立相关善后工作机构,有利于做好老干部服务、干部分流、伤病残人员安置,有利于加强经费物资、装备器材、营房设施等管理,确保新旧体制平稳过渡,确保部队安全稳定。
挥别,为了强军再出发;善后,为了改革勇向前。善后办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善后办在改革强军进程中发挥什么作用?本报从今天起开辟“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善后办怎么办”专栏,介绍原各大军区善后办官兵只争朝夕工作,积极为改革服务,解除官兵后顾之忧的风采。敬请关注!
工作千头万绪、棘手问题扎堆,善后办该如何起步开局——
越是急难险重时刻,越是呼唤担当精神
尽管之前对善后办工作有一定心理准备,可一上任,沈阳军区善后办领导还是感到不小的压力——
政委罗益昌说:“善后办刚成立不到3天,不少问题就纷至沓来,涉及营房、土地、物资财产管理、伤病残人员安置、老干部服务保障等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
“一股脑儿出现的情况,让大家有些措手不及!”装备管理处处长姜云对此感触颇深:他前脚刚接到赴善后办任职的命令,后脚就受领了任务——立即接收转隶善后办的200多个单位。一时间,数千台装备、上万名官兵的资料信息,一股脑儿涌向办公室。仅是清查资料、管理存放、调配划拨这些基础工作,就让他们加班加点足足忙活了好几天。
“这还是相对简单的!”军事设施建设处助理员杨德欣一上任,就负责处理刚移交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多问题遗留了数年到数十年不等,绝大多数涉及军地民三方,有的涉及部门多达十几个。杨助理员坦言:面对这个摊子,自己一下子也不知从何处入手。
“问题多,大不了一件件解决。就怕制度不健全、纰漏没人管!”更让善后办领导揪心的是:挂牌成立只是从宏观层面搭好组织架子,部门之间虽有了具体分工,但许多细节职责没有划分清楚。要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导致经济损失,重则滞后军队改革的进程。
“越是急难险重,越要敢于担当!”在善后办第一次党委会上,政委罗益昌的话掷地有声:“组建军区善后办,是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着眼有效推进新旧体制转换、妥善处理各类遗留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要承担起为改革解除后顾之忧的重任,我们必须敢于担当!”
善后办领导叫响“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口号,率先垂范带领着官兵干。他们第一时间开展大调研活动,8名领导风雪兼程分头对所属单位进行调研,摸清了300多个难题的根源,逐步化解棘手问题。
由干部处干事调整为部队管理处参谋的尹兴洋,刚一报到就连着值了7天班。“本以为来了善后办会轻松些,没想到这里节奏更快、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他告诉记者,这7天中处理的业务比原来半个月的还多!
军事组装备管理处副处长张子春在调研中发现,善后办接管的仓库里,存放大量弹药物资。一旦有战事,这些弹药物资到底该发给谁?他第一时间逐级报告,善后办及时与战区和战区陆军建立了协调机制。
关键时刻勇担当。沈阳军区善后办在成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高标准完成了各项交接管理任务,实现了“核查准、交接清、管理好”的目标。
官兵心态复杂、工作困难重重,善后办该如何凝心聚力——
越清楚使命光荣,越是能敢于担当
善后办系统点多、面广、线长,小散远单位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编余干部多,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可更让善后办领导担心的是官兵心态复杂,这给善后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一次座谈,不少干部敞开心扉:在支持改革、拥护改革上我们没二话,可毕竟善后办是个临时单位,未来何去何从前途未卜,大家普遍“想得开”却又“难放下”。
——过渡心态。一名干部说:“善后办是临时单位,战友们到了战区机关越干越有前途,而我们却只能越干路越窄直至脱军装,大家感到在这就是过渡,属于临时单位的‘临时工’。”
——失落心态。几名干部坦言:“以前我们是军区机关干部,处于主线主业主位,到善后办后最终目标却是把自己‘改没’,个人发展受限,大家普遍感到情绪很失落。”
——浮躁心态。不少干部自己背着包袱,却还要给别人化解包袱;自己的困难没着落,却还要帮别人解决困难。这很容易导致分心走神,出现不安心、不用心、不尽心的情况。
“解决官兵现实思想问题尤为迫切。”善后办党委对此高度重视:必须把抓思想搞教育摆在各项工作首位,引导官兵深刻认清中央军委成立善后办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善后办工作的重要性。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一位年龄即将到线的副师职干部,到善后办后不仅没有丝毫松懈,反而干得比原来还有劲!
今年53岁的财务处处长许惠彬,还有两年就到退休年龄了。刚接到赴善后办任职的命令时,他觉得该借此调整调整了。可没想到,报到之后他却一改初衷,事事冲到第一线。
“这得感谢善后办党委开展的专题教育,让我认清了岗位的重要。”许惠彬说,从善后办“四要三比”专题教育中他认识到:尽管善后办是临时单位,但却担负着为改革强军减负的重任,能有机会为改革强军作贡献,是军人一生的荣耀!
“越清楚使命光荣,越是能敢于担当。”前不久,该善后办建立编余干部培训队,第一批就有70多名师以上干部参加。几堂课下来,大家斗志昂扬:“不讲价钱,不上交矛盾,不推诿扯皮,站好最后一班岗,努力为改革作贡献!”
抓教育统一思想,重示范引领行动。如今,沈阳军区善后办官兵思想统一、热情高涨:“积极妥善处理好军区裁撤后留下的未尽事宜,把各种难题难事解决好,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军改正在推进、机制有待完善,善后办该如何开拓有为——
敢于迎难而上,就能主动作为
当前军队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中,很多工作机制尚未完善,容易出现“空档期”。面对这一新课题,善后办应该怎么办?
“有人负责我服从,没人负责我负责!”原军区装备部直工部副部长姜云这样回答。到沈阳军区善后办任装备管理处处长后,姜云负责车辆接收等任务。他发现,由于善后办刚组建,车辆勤务管理没有明确责任人,于是第一时间建立《机动车长途动用审批制度》和《车辆维护保养制度》,将这项工作统了起来。
原沈阳军区联勤部军交部第一运输处处长曹春光,不仅是原单位的业务骨干,更是联勤部数得上的年轻处长,在多个部门任过职,按理说是到战区机关的优秀人选,可他却申请来到善后办,原因只有一个——善后办急需他这样精通运输业务的骨干。
曹春光到沈阳军区善后办采购供应运输处任副处长后,由于原单位还负责弹药、油料的铁路运输,安全责任重大,他主动“身兼两职”:既管新单位的业务,还兼顾老单位工作,每天两头跑,忙得脚打后脑勺。
宣保处干事蓝克诚刚到沈阳军区善后办报到,就背上背囊跟着工作组摸排走访了27家新转隶单位。回来后他主动递交《善后办所属单位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成为下一阶段思想教育的重要依据。他告诉记者,刚开始转隶到善后办时还有顾虑,觉得工作脱离了练兵打仗的主战场。现在认识到善后不意味着落后,善后工作有大量开创性工作等着去做,一样能磨砺人。
“善后办的干部能够将老部队的各种包袱、隐患、负担都处理好、消化掉,就是最大的政绩、最大的担当。”原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刘海洋今年53岁,已经接近最高服役年限,他是带着该部8个历史遗留问题来到善后办的。报到后第二天,他就辗转20多个小时与相关部门交涉。“时不我待啊,我希望这些困扰了部队多年的问题尽快得到彻底解决。”
“敢于迎难而上,就能主动作为!”这条信息,成为该善后办官兵拜年短信中提得最多的话。善后办主任徐经年说,如今,沈阳军区善后办官兵人人比忠诚、比作为、比贡献,人人当好第一责任人,人人守好最后一道关,在探索规范运行机制的同时,形成了遇难题敢担当的浓厚氛围。前不久,一位上级领导前来检查后说:“你们把‘夕阳工程’干成了‘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