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职场 >> 名企名家 >> 正文
  • 叩问教育幸福——源头:“这里走出幸福的人”

  • 时间:2015-11-23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2002年,我由朝阳区教研中心调任幸福村学区党总支书记(当时学区还没有成立管委会),负责学区的全面工作。

    此前多年在师范学校任教的经历,使我特别向往那种关注师生的精神状态,自由而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环境。也因此,作为学区管理者,我考虑更多的是,从宏观上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这里的师生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身在幸福村学区,有意无意之间,“幸福教育”的理念悄然萌芽。

    最初,在学区内的新源里四小,校长沈颖曾考虑将“这里走出成功的人”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当时,考虑到教育事业的属性特别是小学教育的特点,我认为小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成功”有些不妥,于是向沈颖校长建议说,不如把这句话改为“这里走出幸福的人”。

    沈颖采纳了我的意见,学校教师们也很赞同,都觉得这句话语带双关,既表明了学校的教育追求,又巧妙地嵌入了学区的名字。

    就这样,“这里走出幸福的人”,成了新源里四小的育人目标,一直被沿袭下来。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幸福”逐渐成了我诠释自己的教育理念的一个核心词。

    而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在新源里四小,沈颖校长和她的师生们用创造性的教育实践,表达出了他们对幸福教育最生动的理解。

    怎样才能让这里走出幸福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幸福的?沈颖在认真思考后,有了自己的答案:“就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家校之间,创造一种彼此感动的效应,让每个人享受在其中,自然地感觉到幸福。”

    首先要让学生成为幸福的人。“可是,当我用审视的目光去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生存状态时,我发现他们其实是不幸福的。”沈颖反思说。那时候,不仅仅是新源里四小,在大多数学校,学生们每天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被禁锢在教室里,活在教师和家长的百般管束下,渐渐失去了活泼自由的天性,个个变得未老先衰,校园也成了了无生趣的地方,有何幸福可言!

    怎样让学生的身心都动起来,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快乐,获得自信,进而喜欢学校生活,就成了沈颖追求幸福教育的第一个尝试。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沈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把拉丁舞引进校园。她从校外聘请来了专业的艺术教师,教学生们跳拉丁舞。在她看来,拉丁舞自由、欢快的节奏,能够给以往沉闷的校园带来一种强烈的冲击,同时拉丁舞优雅、自信的动作也能够给学生们带来由外到内的改变。

    最重要的一点,把拉丁舞引进校园,沈颖看重的是学生全员参与。全校一到六年级的学生,人人都学拉丁舞,作为一项基本的技能要求。起初是在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时间学习,很快学校又自编少儿拉丁舞的教程,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了拉丁舞的校本课。随即,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学校又成立了拉丁舞的社团,让那些有天分的孩子可以得到更专业的培养。

    谁也没想到,一项小小的拉丁舞,带给学校的是全方位的转变!

    从此,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新源里四小的校园里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原来单调的课间操被活泼的拉丁舞替代了。全校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翩翩起舞,孩子们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快乐。

    那一年的朝阳区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上,当新源里四小学生一出场,全场都震撼了。几百个学生一起跳拉丁舞的宏大场面,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学生们专业的舞姿、优雅的神情,让他们难以置信,这些学生都是来自一所过去他们并不太关注的学校。

    而在以后每一年的全市乃至全国的少儿拉丁舞比赛中,新源里四小也成了获奖专业户。

    更重要的是,人们惊喜地发现,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个个身姿挺拔,彬彬有礼,脸上充满了阳光般的自信与快乐。

    从这样鲜活的教育实践开始,沈颖和她的师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他们对“幸福”的理解也逐渐深入。

    “要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成为幸福的人,教师首先要成为创造幸福、传递幸福的人。”沈颖说。她的关注点从学生转向教师,从一项特色活动转向常态下的学校教育生活。

    传递幸福、创造幸福,听起来很玄虚。沈颖的智慧之处就在于,她把这样的理念化为日常生活中最细小的要求。

    在新源里四小,沈颖提出,教师必须每天做到,“三牌”定位,淡妆上岗。

    所谓“三牌”定位,就是每个教师要佩戴“新源里四小”的校牌,代表着“我是新四人,我爱新四小”;其次要佩戴胸卡,上面有教师自己的照片,有对家长和社会的承诺——“服务,奉献,平等,创新”。此外,党员佩戴党徽、团员佩戴团徽,自觉发挥模范作用。

    为什么要“淡妆上岗”?其中有沈颖对小学教师职业形象的理解:“小学女教师多,上班化淡妆,是希望教师以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也是对自己、对学生的尊重,但又要符合职业特点,不能浓妆艳抹。”

    显然,这样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蕴含着深意,让教师每一天、每一刻都有清醒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形象,天长日久,这些外在的要求就会内化为他们的职业自觉,改变着他们的心态。

    在此基础上,沈颖又提出了对教师的“三个一”要求——“给孩子一个微笑,给孩子一句夸奖,给彼此一个会意的点头”。

    在我看来,这“三个一”可谓是深得“幸福”之三昧!在一所学校里,孩子们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常常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哪怕一个眼神,一句话,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感受。这“三个一”的实质,就是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意识到你的态度会影响周围的人,要有意识地去传递幸福、创造幸福,创造一个流淌着赏识、宽容、尊重的幸福教育氛围。

    正如沈颖校长的一句话:“对新源里四小的教师来说,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就是你最大的优点,能发现孩子的长处就是你最大的长处。”

    作为学区管理者,我也深知这些要求和理念提出的背景。那几年,新源里四小先后经历了两次学校合并,先是与新源里二小合并,随后新源里三小和西坝河小学也合并进来。四校合并,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一开始,教师中间闹不团结,三天两头有教师来找校长告状。

    面对这样的境况,沈颖没有陷于这些琐屑的纷争中,而是通过创建学校文化,倡导文化育人、文化管理,用学校文化来凝聚人心。因此,除了“三个一”,让教师们耳熟能详的,还有“新四三句话”——“我是最棒的,新四小个个都是好样的,新四小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这些要求,后来被教师们戏称为“新四语录”,时隔多年,很多教师还记忆犹新。正是通过这些细节性的、简单易行的要求,教师们学会了相互欣赏,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慢慢地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在学校里构建起了充满幸福感的学校文化氛围。

    可以说,新源里四小,是我的幸福教育理念形成的一个重要源头。特别是,在幸福村学区工作期间,我也曾短暂兼任过新源里四小的校长,直接参与了学校文化的创建。

    或许正因此,后来的新源里四小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福源文化”。学校对“福源”二字做了系统的阐释。“福”特指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更突出于“幸福”教育。就人而言,学生幸福,老师也要幸福;就教育而言,结果幸福,过程也要幸福。“源”特指这样的教育是生态的、本真的、源远流长、继承发展的。同时,在具体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福源文化”被细化为五福文化,六源课程。五福文化是指“福之源、福之境、福之融、福之怡、福之灿”,用以诠释学校的校史、环境、管理、活动、成果,并作为显性的校园文化呈现在教学楼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带动师生。六源课程是指六类课程(爱、礼、诚、智、美、健),涵盖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学校的育人目标。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dino-din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