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队伍,一定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推荐、选拔、培养、任用制度,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近几年,学区基于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适时建立了学区后备干部人才库,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等原则,选拔具备相关条件的优秀教师。学区党总支牵头成立“后备干部入库考核认定小组”,按照程序进行考核、筛选、认定,保证入库后备干部的质量。
后备干部入库后,学区重视干部的培养。学区及学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使其逐步具备拟任职务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学区定期组织后备干部在职培训,有计划地选送优秀的后备干部参加各类会议,培训学习、考察等。
每学年末,学校对后备干部进行全面考核。学区党总支、管委会根据考核情况,适时对后备干部人选进行调整,以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较高素质和合理结构。进入教委后备干部库的人选和提拔任用的学校中层干部,从学区后备干部库中产生;提拔任用的校级干部从教委的人才库中产生。同时,学区在后备干部的使用上打破学校间的界限,由学区总支统一调配使用。
在此基础上,学区创新干部培养措施,开展了“名长带干”工作。“名长带干”导师由学区内获得学区及以上名校长称号的或拥有10年以上正职工作经验、深受同行认可的校长担任,学员则是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后备干部。
“名长带干”采取师徒挂钩、挂职锻炼的方式。后备干部培养人选(徒弟)到名校长(师傅)所在学校担任校长助理职务,在一年时间内定期到师傅所在学校全方位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教育科研,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经验和办学特色。挂职期满后,学员要撰写学习体会,完成挂职总结。
学区一年一聘“名长带干”工程导师,在各校推荐的学区入库后备干部的基础上,学区总支研究确定培养人选,依托学区“四名工程”年度表彰会,组织召开“名长带干”拜师会,一年一总结。
安慧里中心小学青年教师李涛就曾入选学区后备人才库。在“名长带干”活动中,学区指定吴莹校长担任她的成长导师。在吴莹校长身边,李涛学管理、学做人,在各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在“四名工程”的年度表彰会上,她娓娓道来,讲述自己挂职锻炼的收获:
半年前那个柳絮飘飞的阳春三月,我被评为了安贞里学区的名师,同时成为尊敬的吴莹校长的徒弟。初见吴校长,她的精明干练令我心生敬畏,对即将面临的学徒生活充满了忐忑。那时的我刚刚走上管理岗位,远远没有适应自身角色的转换,对管理一无所知,内心深处仍然把自己看作是一名一线教师。在吴校长的指导下我开始慢慢适应自己的新身份,了解自己的新工作。盘点半年来的收获,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实实在在做人,扎扎实实做事。
记得第一次参加慧忠里小学的行政会,吴校长语出惊人:“作为领导干部做事时要为自己着想。”乍一听,我深感意外,这不是与我们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传统道德观念背道而驰吗?在这样的公开场合,吴校长怎么会公然鼓励如此自私的思想和行为呢?但她接下来的话,很快让我恍然大悟。吴校长解释说,领导干部是学校的领头羊,要引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首先必须做好自身的业务发展,仅仅是埋头苦干,工作上止步不前,没有进步与改善,又如何胜任引领任务呢?这番话对一向踏实工作又有些职业倦怠的我来说,恰如一记当头棒喝,令我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
也因此,我很佩服吴校长敢于说真话的勇气。由于各种原因,长时间以来我们都不敢说真话,在众人面前,我们往往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顾左右而言他,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说官话、说套话的习惯。吴校长给我上的第一课不是教授工作方法,而是用她的身体力行告诉我如何做人。一个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管理者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校的风气,关系着团队凝聚力的形成。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说真话,是因为真话容易伤人,违背了我们说真话的初衷,因此,说真话是要讲求艺术的,既要真实反映自己的想法,又能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于中层干部来讲这一点尤为重要。
几次参加慧忠里小学的行政会,对吴校长工作作风的扎实也深有感触。每次会前,吴校长都会提前告知与会人员会议的具体安排,详细列出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让大家心中有数。会议结束前,她的总结发言也总能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记得一次参加青年教师培养会,拿到会议材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吴校长刚劲有力的字迹,上面是写给青年教师的话。细翻材料后发现,这是几篇文章,会前要求青年教师认真阅读,会上结合实际工作交流心得体会。这些文章既有有关如何调节心态,扩大教师视野的内容,又有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方法指导的内容。从精神引领到实践操作,简单几篇推荐文章即可看出吴校长的用心之细,用意之深。虽然没有热闹的仪式,多样的形式,但从会前的精心准备,到会上青年教师的交流、骨干教师的成长经验分享,每一步都是扎扎实实走过来,不浮夸,不矫饰。
上学期刚走上管理岗位,我负责全校的语文教学及毕业和招生工作。受吴莹校长影响,我告诉自己不要急于求成,稳扎稳打。即使事务性工作再繁多,仍尽量抽时间听课,并在听课后认真向授课老师反馈,深入了解每个老师的讲课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请教研员到校指导,帮我们把握方向。一个学期下来,共听课四十多节。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指导能力,我认真阅读了新课标及课标解读,并坚持理论学习,充实自己。我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努力去做,就会有看到希望的一天。为做好毕业和招生工作,记不清多少次在电脑前冥思苦想,解读政策,撰写方案;也记不清多少个不眠的夜在床上辗转反侧,预想可能出现的意外,思考如何解答家长可能提出的问题。这一过程虽然无比的纠结与痛苦,但却磨练了我的心性,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
在学区引领下,各学校都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构建有效的管理策略,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和学校生态。
安贞里学区党总支张丽红书记,作为在安贞里学区成长起来的学区管理者,不但与我共同关注学区各校干部的发展与成长,积极推动“四名工程”内涵发展、建立学区后备干部库、促进中层干部横向交流、启动“名长带干”工程等外,还在自己的学校安贞里第二小学,立足校情率先实践,以行动引领其他学校深化研究。
在安贞里第二小学,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有很大比例。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的大事,怎样基于他们自身的需求,引导他们主动发展?校长张丽红把青年教师成长当成一个重要的管理命题。
要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就必须了解这一群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又想做些什么?他们的奋斗目标如何?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具有这样几个核心的时代性特征: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比较强烈、学习现代知识与信息的要求比较强烈、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意识比较强烈、向往现代物质生活的心态比较强烈。
面对青年教师群体的这些显著变化,学校改革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式,激发其主体意识,使之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吸纳、由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引导青年教师了解自我、规划设计自我、积极完善自我、发展超越自我。
首先,学校通过互动的研讨,使青年教师认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主动设计并修改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学校提供相关支持,比如通过个别辅导帮助教师完善个人规划,提供大量与职业发展有关的书籍资料,组织小型互动式交流。在此基础上,让青年教师主动地思考分析个人的职业发展,形成一份以教师个人主动反思、分析、规划为主的职业发展计划。其次,引导青年教师关注自身成长,自觉建立成长记录,形成自觉反思的专业习惯。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让青年教师自主制作记录、自觉完善改进。此外,学校改进传统培养方式,完善师徒结对的机制,每位青年教师可以自选一名骨干教师作导师。导师要对徒弟从思想、业务、学习、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关注。这样,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有人来指导、把关,生活上有人来关心,心里很踏实。
安贞里二小的这一系列人性化、主体化的培养措施,真正唤醒了青年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基于青年教师自身的真实需求,让他们成为培训的主体,自主把握个人的发展方向,收到了良好的培养效果。由此我们也看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提升干部管理水平的“必修课”。
在安贞里学区的华严里小学,时任校长李新宇在后备干部培养上,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项“执行校长制”,用类似项目管理的形式,让后备干部在管理实践中增长才干,也给更多教师成长的希望和机会。
当时,华严里小学有两位教师进入了学区后备干部人才库。怎样创设平台,让他们在管理岗位上得到锻炼呢?李新宇打破常规,“因人设岗”,在不改变学校固有组织模式的前提下,实施了“执行校长制”。
作为执行校长,教师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代表校长行使权力。学校要求,执行校长在任期内要负责自主设计或组织实施一次教育教学活动,与该活动相关的人、财、物都由他调配使用。同时在任期之内,执行校长参加学校的行政会议,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并对学校工作提出建议建言。
这不仅是一次学校管理的“实战演习”,而且是沟通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过去,教师们对干部工作有很多不理解,觉得自己上课很辛苦,干部们坐在办公室里很轻松。做了执行校长,教师亲自参与学校管理,才体会到做管理也不容易,工作中千头万绪,不能有丝毫差池。同时,执行校长来自于一线,既能及时反映一线教师的声音,也更易于被一线教师接受,无形中减少了管理中的冲突。
“执行校长”的任职经历,加速了后备干部的成长。学校的两位后备干部,随后都走上中层领导岗位,表现出色。感觉到这种方法很有效,李新宇就将“执行校长制”沿用下去,由校领导共同商议,选取在管理上有潜质的老师来接任。此后三年多时间,先后有9位教师担任过执行校长,真正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后备管理人才。
回顾实施这一改革举措的初衷,李新宇曾说道:“这是孟主任给我的启示。在校长的管理上,孟主任既给校长们提出明确要求,又给了我们自主管理的空间,充分理解、尊重校长的办学自主权,营造了充满人文关怀的学区氛围。这也影响着我的管理行为。”
还记得,我是2009年6月22日到安贞里学区上任,李新宇是一周后被提拔为华严里小学校长的。对于这样的年轻校长,我一方面通过学区校长论坛、学区三年规划制订等活动,给他们理念和方法上的引领,另一方面,在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的培育上,我并不过多干涉,而是鼓励他们自主创造,适时地给予扶持。
当时的华严里小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队伍老化,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居多。怎样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破解“高原现象”,成了李新宇面前的一个重要挑战。
让我颇为赞赏的一点就是,在李新宇身上,表现出了年轻校长少有的睿智。面对问题,她没有采取“头痛医头”式的做法,而是由远及近,首先从办学理念的更新入手。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们每天来到学校,不应是愁眉苦脸,而应由衷感到工作是快乐的、幸福的。”李新宇说。从唤醒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出发,她把专家请进校园,和教师们一起研讨,为华严里小学确立了一个富有感召力的办学理念——“快乐出发,幸福成长”。围绕这一理念,她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创新,尊重教师的发展需求,实施民主管理,“执行校长制”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的管理新举措之一。
几年来,华严里小学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师们的心态变了,他们懂得了在平凡的生活中欣赏教育生活之美,在平凡中享受着教书育人的幸福。我曾参加过一次执行校长组织的活动,活动中,教师们纷纷表达感恩之情,感恩学校、感恩同事、感恩学生,校领导也感谢每一位教师的付出。在这样真挚的氛围中,每一个人都掉泪了,连我这个轻易不懂感情的人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是教师们对教育幸福的自觉体认。原本,我并不敢肯定,自己此前在幸福村学区提出的“幸福教育”,能否在安贞里学区得以延续。而正是像华严里小学这样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让我相信,“幸福教育”在这里同样是有生命力的,能够得到教师们的精神认同。
而别有意味的是,在华严里小学工作了三年多以后,李新宇又被调到幸福村学区,担任了新源里四小校长。在“幸福教育”理念的发源地,带着对“幸福教育”新的思考,李新宇开始了教育事业的又一段新历程。
这也让我由衷地感觉到,从幸福村学区到安贞里学区,在干部队伍建设中,我有幸结识了许多真心热爱教育、有理想、有智慧的教育人。在“幸福教育”的感召下,我们结成了一个精神共同体,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相互扶持,一起为了共同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而幸福前行!
经过几年的干部队伍建设,今天的安贞里学区正发生着一系列显著变化。几年来,学区内先后有6名校长成为管理中学高级,比例位居全区前列。当初遴选的第一批学区后备干部库成员,如今已全部成为各校的中层干部,第二批学区后备干部库成员也在崭露头角。在朝阳区,安贞里学区被评为“双名工程”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唯一以学区整体名义获得此项殊荣的单位。
干部队伍建设,有力促进了学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截止2014年,学区已有3所学校成为朝阳区示范校、4所成为朝阳区首批特色学校、5所学校成为市区科研先进学校。另外,先后有10所学校在朝阳区教委考核中获综合优秀奖、教育教学专项优秀奖及教育教学专项进步奖……
当然,这些成长变化得益于学区良好的教育积淀,是几代教育人持续努力的结果。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干部队伍建设更是要长抓不懈。
而我最欣慰的是,在学区的教育管理团队中,对教育幸福的自觉追求,已经融入到工作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
这是我的幸福所在,也是学区未来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