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主席郝希山院士1日透露,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统计显示,亚太地区癌症新增病例占到全球癌症新增病例的45%,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一半。中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1/5,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也占到全球新增的20%以上。
当日,主题为“癌症防治的创新与发展”的第22届亚太抗癌大会在天津开幕。在为期两天会议中,来自亚洲各国以及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瑞典、德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余名中外肿瘤学专家与学者聚汇津门,共同探讨肿瘤防治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国内外近20名院士出席会议。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亚洲地区高发癌症肺癌、胃癌和肝癌是亚洲国家最常见的3种癌症。肺癌是亚洲国家面临的最主要癌症。据2004--2010年《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鼻咽癌被列为重点防治的癌症。这8种癌症死亡约占中国癌症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
专家表示,不良生活习惯、人口增加和老龄化是引发癌症增加的主导因素;常见肿瘤危险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加,例如吸烟、膳食结构、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等。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农村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城市现代化,都造成了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经济现实的压力导致的癌病毒疫苗缺乏,也成为亚洲国家癌症高发原因之一。
针对中国目前的肿瘤防治方略,郝希山院士指出,肿瘤防治工作是全社会的任务,医生在医院积极诊治患者的同时,也要注重肿瘤相关知识的科普工作,即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使肿瘤诊治工作得到普及,让人民群众正确科学的看待肿瘤防治工作。
郝希山介绍,世界抗癌联盟(UICC)在世界42个国家调查了社会民众对“得了癌症等于死亡”这个观点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社会43%的人认为该观点正确,而在欧美国家,只有13%的人相信此观点的正确性,可见中国人民对肿瘤的全方面认识还有待提高。这需要肿瘤学工作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较大改善。
亚太抗癌联盟大会的宗旨是推动和促进亚太各国对癌症预防与诊治方面的研究,推动亚太地区肿瘤医疗防治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每两年举办一次。自1973年开始,至今已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18个国家成功举办了21届。
本次会议由亚太抗癌联盟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承办,国际抗癌联盟协办。作为本次会议亮点之一,大会首次举办“亚太癌症防控领导人峰会”,国家卫生行政官员、国际癌症组织领导、亚太抗癌联盟各会员单位代表、肿瘤学专家等200余人将针对“亚太国家的癌症防控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