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青铜器时代以大量使用青铜礼器和生产工具、兵器为特征。古代先民对铜的认识历史非常悠久。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中都个别地发现了成份不纯的黄铜片;甘肃东乡林家和甘肃永登蒋家坪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青铜小刀;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过两件铜锌合金锥。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典型青铜文化为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出土的生产工具、兵器、工具和乐器等青铜器,铸造技术相当成熟,已非初始的形态。经过商代早、中期的发展,到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铸业达到高峰,制作精湛的成套礼器和乐器数量、品种之多空前绝后。青铜器上所饰兽面纹和各种动物纹,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从西周早期始,礼器上普遍铸有长篇铭文,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为重要的历史资料。走向铁器时代的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早期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青铜铸造技术的提高;旧礼制的衰落消除了种种束缚,呈现出式样精巧新奇,纹饰细密华丽的一代青铜器,其礼器特性逐渐消失,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日常生活器用。整个时代,青铜工农具的使用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未完全排除石器、木器等工具的使用。至汉代,青铜器为铁器、漆器所取代。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8月31日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其中1/4盎司圆形金币的背面图案即取材于夏代乳钉纹青铜爵。金币背面图案从图案设计、布局、雕刻到铸造工艺都显示了一丝不苟的制币精神。从币面设计看,图案、字样布局平衡稳重,前景的爵体与背景的乳钉纹装饰带形成极具层次感的空间视觉效果,爵体略微靠币面右侧的安排以及爵本身的轻盈流丽形态,使币面显得跳脱而有活力。 (供稿:北京银协集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