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之称的物联网产业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二维码的前景引来了众多淘金的商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链。有专家甚至预测,三年内二维码将会撬动千亿级的市场。不过,在其火爆的背后似乎也存在着尴尬:虽然国内试水二维码的商家很多,却至今未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
二维码成移动电商新装备
据了解,二维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曾风靡日韩,在中国也已应用多年,但直到最近才真正迎来爆发点。
“凡是可以印二维码的地方,都可能是一个收银台,比如报纸、车站广告、DM手册、产品包装等。”日前,支付宝副总裁樊治铭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二维码实际上是用一张图片来表示一串网址。用机器扫描二维码就相当于解码,解出来的是一串网址,也是一个购买链接。如果手机上有支付宝,就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支付购买。”
1号店也推出了“无限1号店”2.0版的虚拟线下商店。只要打开手机APP应用,对准一处空地,手机屏幕上会立即出现一家虚拟3D超市,虚拟店的布局完全模拟线下超市:有入口大门、大门处有迎宾员、店里有指示牌、通道、货架、货架上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专门的品牌展示区。
支付宝的办公室也引入了O2O(OnlinetoOffline,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服务模式。羊城晚报记者在支付宝大厦看到,用手机拍摄出现在网络、平媒、易拉宝、海报等地的二维码,手机支付完毕后,就可以当场领取商品。“支付宝O2O服务的特点是所有的交易过程都不需要现金,也不需要物流。用户用支付宝客户端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然后去现场核销,全程数字化,成本最低。”樊治铭说。
IT巨头入局做大商机
据悉,目前二维码的生态圈由三类企业构成:第一类是硬件制造商,如二维码的解码设备;第二类是拍码应用,常见的有手机生码和解码工具;第三类是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如物流管理等的解决方案。
对于如此庞大的商机,IT巨头们相继出手。上个月,腾讯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宣布,捆绑微信和财付通,依托微信的摇一摇、二维码扫描等功能,针对性地开发各种支付方式,实现线上支付与线下商务的整合。
紧随其后,9月24日新浪微博也宣布上线二维码功能。此外,搜狗输入法、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划算和支付宝、大众点评网等众多互联网企业都已前后开通了二维码功能。有专家预测,三年内二维码将会撬动千亿级的市场。
对众多IT巨头的加入,一位二维码从业者乐观地表示:“腾讯新浪等还没进来的时候,二维码主读业务延伸的市场份额估计只有1亿的空间,但巨头入局可以迅速将市场做大,也许很快能做到10亿的规模,这是良性发展。”
前景美好瓶颈也不少
不过,虽然许多企业都一致看好二维码的前景,但似乎通向美景的道路依然迂回———作为重要端口的智能手机虽已普及,但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手机终端的安全级别不够高,手机平台的身份识别难以实现。
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部分运营商定制的手机外,大多数手机上仍然没有内置的二维码读取软件,消费者需要另外上线下载。有业内人士担忧,部分品牌的手机摄像头的变焦功能和像素不够,不能正确识别二维码。而在商业应用方面,商家也需要另外安装二维码的识别器以进行扫读。
此外,二维码仍处于“试水”阶段,目前仍无成功的盈利模式被开发出来。“我们的优势在于自身成熟的通信网络通道,可在发码环节保证条码下发的及时性、安全性,另一方面,借助强大的后台支撑系统为业务运营提供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庞大受众客户群优势对合作商户而言具有强大吸引力。”移动打出的王牌是庞大的受众端,但也仅处于“小试牛刀”阶段。
“电商希望运营商力度更大一点突破僵局,但是运营商则希望找到更合适的盈利模式,我觉得双方都相当谨慎。”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也许大家都在等待二维码的春天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