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4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正式签订了《关于委托管理北京市蓝靛厂中学的协议》,委托人大附中管理北京市蓝靛厂中学。一所基础薄弱校与一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校结缘,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连通了光明和希望。
2010年7月27日,北京市蓝靛厂中学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简称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全面落实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的办学理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积极探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实现名校社会责任的最大化。
如今,整整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学校焕发出勃勃的生机,颠覆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师生的自信心明显提高,潜力正在被挖掘出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肇基数学和初中数学教育“零失败”策略的研究,破解了学困生学习困难、自信心缺失的困局;“绳王”弟子跳出了新的“花样”,引发出老师们才艺的尽情施展;学生个人摄影艺术展及校内新闻发布会的举办,让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找到了参照,激发出学生们的热情;身残志坚的学生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带来了学生们精神的舒展和升华;27名师生们第一次走出了国门,视野得以开阔;学校与新加坡中正中学(义顺)结为友好学校,开启了新的发展契机……
“普通”不等于平庸
2009年11月23日,人大附中派出管理团队进驻北京市蓝靛厂中学,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两周之后,委托管理协议签署。随后,刘卫民被任命为校长,王小欣任党总支书记,与原学校的贝凤英校长等共同组成新的领导班子,实行过渡期双校长双书记管理体制。
托管之后,一所基础薄弱校的发展出路或者突破口在哪里?人大附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另外一所老校如何才能焕发出较强的生命活力?……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新的领导班子面前。
作为一项新的改革,学校托管是一件新生事物,也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一条途径,更是刘彭芝校长大教育观和“达则兼济天下”大教育情怀的具体体现。但人们清楚,人大附中第二分校既要实现平稳过渡,又要有较快的发展速度,经受得起社会的考验,它所面临的情况是复杂的,挑战是艰巨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调研之后发现,首先是学校师生缺乏自信心,学生缺乏动力和激情,师生观念的转变成为新班子面对的最大挑战。因此,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成为践行人大附中办学理念的一个着力点。
虽然,新组成的学校领导班子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他们珍惜缘分,团结协作,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同的想法都会拿到桌面上来商议,在互相理解和尊重中达成共识;他们出思路,查落实,做事认真,重视细节,带动中层干部,进而引领全体教职工。
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位。坚持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工作中渗透人大附中的理念和精神,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突破口,以教科研为切入点,给师生搭建起更多的平台。
在刘彭芝校长的大力支持下,采用统一进度、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的“三统一”模式,在每个年级中选派部分优秀的学生到人大附中访学。学校老师除了到区里进修外,每周还可以到人大附中听课、备课,并参与到高效课堂的研究中去,自己去感悟去体验。
2010年7月,在暑期工作培训会上,刘卫民校长指出:“我们现在还是一所起点不高的普通学校,但“普通”不是平庸的借口,我们可以“普通”,但绝不可以平庸。普通校不应该和平庸划等号,更不应该在竞争中失去自我,而应直面困难,勇于创新,走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承担起老百姓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任,适应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作为校长要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信念,从实践出发提出自己独特的“施政纲要”。刘卫民在解读“普通”二字的同时,和学校的领导班子一道提出了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争创示范学校。
一年之后,人大附中第二分校确立了“传承创新,特色优质,成就师生,造福社会”的办学目标,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定位,提倡师生平等,营造和谐的氛围。
采访中,刘卫民热情而睿智,谈吐不俗,气质优雅,对事物的分析前瞻而又切中时弊;王小欣宽厚而真诚,语言朴实,严谨细致,对教育的感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识。他们以空灵的笔触,去弹拨师生心底那根玄妙的音弦,不断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
刘卫民校长形象地把学校的发展比喻为爬山,提出了“二次创业,体验幸福”的工作思路,旨在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她说:“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好走,因为处在缓坡,但越走坡度越陡峭,甚至还会有艰险。但有海淀区两委一室、刘彭芝校长和人大附中的支持,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会一直爬到山顶的。”
学校参与了北京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项目——“学习者分析”、“教与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开展了初中数学教育创新方法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推动学校的发展。
刘卫民校长深有感触地说:“教育科研以现实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具有超前性、开创性、规律性和指导性的特点,需要一种提炼和升华,但教科研的目的是要为教学服务的,用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我们的教育科研过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不仅转变了教师的观念,还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010年4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一位专家参加了人大附中第二分校的“教与学策略”现场会。参观校园时,听说学校是人大附中托管学校,就问随同的王小欣书记:“你们一周来这里几天呢?”
王小欣书记回答说:“我们是‘全天候’的!”
这位专家听后感慨地说:“看来,海淀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是重实效的,因为不仅有制度和机制作保证,更有干部教师对事业的追求和付出。”
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曾经说:“职业和事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更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事业是一种人生的追求;职业有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而事业往往是‘全天候’的、全身心的;职业一般只需要物质和技术,而事业需要理想、精神和情感。”
显然,刘卫民校长、王小欣书记深得刘彭芝校长教育思想的精髓,他们以自己的行动把人大附中的精神发扬光大。当然,由于校情不同,老校换新貌必然要伴随阵痛,刘卫民、王小欣等经历了很多难以诉说的磨难,有时候甚至很委屈。但是,在刘彭芝校长的支持和指导下,他们和人大附中第二分校的师生们一道走了过来,成绩斐然。
两年多时间的共事,学校老师们有了深刻的感触,他们在与人大附中干部教师的接触中感悟到:人大附中的成绩真的是拼命干出来的,而不是以前人们说的“人大附中主要是得益于学校的生源好。”
其实,早在学校托管一年之后,曾有海淀区教研员到学校听课,他们感觉到:“这个学校有活力了。”
郭寞楠同学深有感触:“如果我现在刚上初一该多好!”她曾经对老师说:“人大附中托管后,在蓝中呆了将近六年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变化,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机会”。
2011年7月下旬,刘卫民校长参加了中美教育国际交流活动,并在哈佛论坛上就“托管体制下的教师队伍建设”做了主题发言,介绍了学校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以及所取得的经验。
11月12日,人大附中第二分校“零失败”课题组成员及部分初一年级学生,应邀出席在人大附中举行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系列活动,刘卫民校长带领学校课题组教师团队为来自全国的高中数学骨干教师介绍了“零失败”课题的研究成果。
托管两年来,人大附中第二分校的中考和高考成绩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学校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提高了近70分,高考成绩也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突破。
观念和态度的转变,自信心的提升,活力的再现,机会的增多,这一切都昭示着人大附中第二分校的未来充满着光明,与希望连通,预示着这所“普通”的学校正大步行走在迈进海淀区示范校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