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楼市调控的影响,今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严重低迷的现象,不仅商品房交易大幅下降,土地市场也是严重不振,开发商拿地的热情大大减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多数开发商“资金链”紧绷,没有继续拿地的能力,甚至部分开发商还不得不通过转让地块来避免“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一些业绩较好、资金实力较强的开发商,面对调控力度的加大、市场的低迷以及多数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的现实,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君不见,就在年末临近之际,沉寂许久的土地市场因龙头房企的几笔大买再度活跃起来,仅12月19、20日两天,便有保利[简介 最新动态]、招商[简介 最新动态]、融创3家开发商的近90亿元计入了今年的土地出让金中。同时,李嘉诚的长和系、新世界集团等也都斥巨资拿下了一些优质地块(12月21日《证券日报》)。
虽然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寒冬”已过,但它至少预示着,房地产市场并不像有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所言,面临下行风险甚至崩盘的危险。随着房地产大鳄们抄底力度的加大和并购步伐的加快,这个行业会不会形成垄断局面,倒是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众所周知,由于持续的调控以及货币政策的收紧,多数开发商都陷入了严重困境,特别是单一从事房地产业务的企业,包括绿城[简介 最新动态]这样的“巨无霸”,能否生存下去都是一个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房地产业将出现大规模、大范围的并购和重组。
虽然并购、重组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环境的改善和秩序的规范,改变目前房地产市场鱼龙混杂、投机泛滥的现象,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与规范,任凭房地产企业乘人之危般地无序并购与重组,使房地产市场变成少数“巨无霸”企业的天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垄断销售行为,甚至左右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执行,那么房地产市场又会产生一种新的不健康、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比现在的问题更加严重。
而事实上,自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控以来,全国多数地方已经出现了大型房企垄断市场的现象。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土地挂牌交易过程中,通过设立门槛、设定条件、暗箱操作等手段,限制其他开发商进入市场,使上市土地基本为大型房企所垄断;另一方面,大型房企利用强大的资金实力、融资能力和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把中小房企排挤在市场之外。一些大型房企在竞地过程中,甚至采取让下属房企“围地”的方式,控制交易,控制价格,控制其他房企的进入。
与此同时,大型房企还对保障房建设形成了合围,很多地方的保障房建设项目也几乎为大型房企所垄断。虽然从眼前来看,这有利于加快保障房建设的速度,缓解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的压力,但由于大型房企在“接受”保障房建设任务时,附加了诸如配套商品房建设、商业地产建设等方面的条件,使保障房变成了大型房企控制市场、控制土地交易的砝码。
我们并不反对房地产市场通过并购和重组建立一种新秩序,也不反对房地产企业应当做大做强。但是,大型房企在并购、重组、竞争的过程中,并没有认真按照市场规则来进行,而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也没有对并购、重组和竞争制定良好的制度与规则,没有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原则。那么,这样的并购、重组和竞争,只会使市场秩序更加混乱,房地产业的发展更加不健康。而一旦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格局形成,更严重的问题、更大的风险也将会相机出现。
所以,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推进产业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必须防止可能出现的垄断局面和无序现象。特别是土地交易、房价确定、规划控制等方面,必须严格依法执行,依法规范。一方面,要制定规范、合理、有序的房企并购、重组制度,规范并购、重组秩序,防止房地产市场并购、重组的无序化;另一方面,要严禁地方政府在土地挂牌交易中设立门槛、设定条件,并坚决杜绝用保障房搭配商品房建设的现象,一经发现,要迅速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还要坚决禁止地方在规划方面给大型房企开“绿灯”,搞暗箱操作的行为。
只有这样,房地产市场才不至于形成垄断局面,整个行业才能健康、有序、规范地发展。(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