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两年320个蓝天目标未完成后,南京降低标准,制定出今年310天的“蓝天目标”。应该说,今年的蓝天目标已经毫无疑问的完成了。然而,对于这样的“喜讯”,很多市民心中却有疑问:官方数据与实际感受差距太大了,明明是重污染天,官方数据却还是良好。这些差距究竟在哪里?记者昨天就此进行了采访。 本报记者 王娟 上半年有13个重污染天,监测评价只显示出2个全年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沙尘暴、秸秆焚烧和烟花爆竹都是污染推手。今年7月份,南京市环保局负责人在做客南京“政风行风”热线时透露,今年上半年南京有13个重污染天,分别是春节6天,秸秆燃烧4天,沙尘影响3天,这在从前也是非常少见的。
不过,记者查阅环境监测数据却发现,在数据上体现出“重污染”的上半年仅为2天,分别是春节2月3日的重污染,和5月2日受沙尘暴影响引发的重污染。除了这两天,其余表现均为“轻度污染”范围。
即使在6月3日这一天,当天发生了两次重度污染,数据显示依旧也仅为“轻度污染”。然而市环保局官方微博发布的时段性空气质量指数却显示,当天凌晨3时左右,空气污染就达到300的重污染。等到了晚上9点,空气瞬时污染又达到435,再次重污染,能见度低于3公里。空气中监测出大量“黑碳”物质,意味着又是秸秆焚烧释放出大量浓烟惹的祸。尽管大家遭遇了如此不堪的天气,但依据自动监测数据统计公布的空气定性评价,却始终坚挺地表现为“轻度污染”。
明明是重污染天,官方数据却一直良好今年上半年,南京的确“脏”得出奇。特别是二月份的烟花爆竹,让南京空气深受“重创”。今年春节期间,南京燃放烟花爆竹造成连续6天污染,除夕至初一连续10小时污染指数超300,达重污染水平,这也是南京市自2005年烟花爆竹有限开禁以来污染时间最长、污染程度最重的一次。
然而,2月17日元宵节这一天,同样因为爆竹之害,南京当晚污染水平随之迅速攀升,指数从18:00的良好水平一路下滑,到20:00时空气已达到中度污染。随着四处烟花爆竹燃放,空气污染水平迅速上扬,瞬间污染指数达到了500的重度污染水平。然而,当日和第二天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发布的空气质量评价却没有能够体现出这一变化,空气质量依旧表现为“良好”。这一污染状况就被“掩盖”掉了。
污染当天已经出现,空气日报第二天才会显现此外,监测数据也总是在污染之后才有所反映,这也是让很多市民“很光火”的地方。11月2日晚上,全城都已经是一片焦糊味,有网友想查询空气数据,却发现当天空气日报还维持在“良好”水平,直到第二天日报数据才体现为“轻度污染”。
当天晚上9点左右,一股焦糊气息突袭南京城。本报微博不停得到博友爆料“闻到糊味”,最先是山西路、湖南路一带网友反映“气味让人窒息”,随即又有网友表示,河西龙江一带味道很严重。记者迅速联络了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值班人员,得知:南京的空气污染急剧上升,后一度达到峰值293,直至重度污染,这也都是秸秆焚烧引起的。
尽管环保官方微博当晚也对此进行了说明,但监测评价第二天却滞后地表现为“轻度污染”。在全年污染状况发现期间,这种滞后性比比皆是。
监测体系“落后”了监测结果本身为何与实际空气状况存在这么多差距呢?记者获悉,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现行的监测体系“低标准”。我们的空气也只是“低标准”下的合格。
南京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现行的监测体系有点落后,官方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是来自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多项化学指标的综合分析,监测时段为前一天的中午12点到当天中午12点,所以当天下午的污染数据则要在第二天才能体现出来,这就使得空气监测数据十分滞后。
而且,监测出来的这一时段的空气污染属于平均值,即使当天有时间段污染很严重,但很快也被一天的浓度“平均”稀释掉了。这一切就使得,官方数据容易和市民的感受产生分歧。如果你光看空气日报的数据,根本无法了解到每天空气的真实。
PM2.5目前不在监测范围尽管数据达标了,但市民的感觉依旧觉得“天灰蒙蒙”,这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南京的“灰锅盖”现象,是由灰霾造成的。它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超细灰尘”即PM2.5的颗粒物,污染相对严重,也是“罪魁祸首”。
PM2.5是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呼吸系统污染物,也是导致黑肺和灰霾天的主要凶手。目前这一指标的监测并没有在国内全面进行,也未有公开相关数据。尽管在南京,环保和气象部门也在监测,但只是作为参考数据,并不对外发布。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制定标准,一旦实施,南京也将率先发布这一数据。
320天目标已经没戏了今年南京“蓝天目标”已经“打折”,从以往的320天降到310天。但一直以来,南京都试图努力争取冲刺320个蓝天,即使到2013年,南京也是要达到320个“蓝天目标”。
不过,南京近5年的空气质量报告显示,全年污染天数2007年有53天,2008年有43天,2009年有51天。2010年有63天。5年来,只有2008年的蓝天数超过320天。2009年和2010年,南京都把蓝天计划定在320天,无一例外地“落空”。而今年截止到昨天,污染也已经达到47天。也就是说,虽然今年南京完成了310天的计划,但要冲刺320天,已经没希望了。
一个新变化民间启动自测PM2.5行动南京市环保局:不限制,但数据没意义PM2.5监测数据迟迟难以露面,民间掀起了热热闹闹的自测行动,如雨后春笋,大有“倒逼”官方发声的趋势。这项由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发起的“我为祖国测空气”中的活动,正在不断地向各地扩展,目前南京已经“接棒”。12月23日,南京绿石环境首次向南京市民发出“我为南京测空气”的互动,呼唤民间的力量加入监测PM2.5。
倡议1000个人每人捐出25元买仪器该组织负责人李春华告诉记者,受北京民间组织的启发,他们在南京发起“我为南京测空气”活动,她认为目前获取身边真实的环境信息较难,有必要让更多的公众通过某种渠道加以了解。
李春华说,一个PM2.5的监测仪要2.5万元,在南京,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利用微博这个传播载体,倡议1000个人每人捐出25元,“让大家都出一份力,这样对于PM2.5的认知更具广泛性。”
现在他们在微博“@南京绿石”上号召“当PM2.5如洪水猛兽侵袭我们美丽南京时你还无动于衷?现在每人花25元钱就可以亲自动手检测南京空气知道你以前所不知道的数据。25块钱算个啥,不过一顿饭钱。但是我们能带给大家一次难忘的体验。”
已有4位南京市民参与李春华说,他们在微博上已经留下了支付宝账号,期待南京的民间力量积极参与进来。尽管活动刚刚开始,但已经有南京市民参与其中。仅是第一天,就有4名网友在账户中打款。
其他城市,仪器一般都是企业捐赠的,但在南京,我们采用这种方式,就是希望公众一起参与进来。李春华说,按照他们的想法,这1000人会成为“日常观测小组”,以便在以后有序持久地对当地空气进行检测。到时候,监测出来的数据他们也会通过微博对公众发布。
市环保局称不限制但数据没有意义民间是否可以自行检测PM 2.5并定期向公众公布检测数据?对此,南京环保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种便携仪器准确性不高,环境的监测数据需要有合乎要求的设备仪器,并在观测点位置的选择、高度和分布密度等方面都有要求。
该人士表示,目前国家并没有明确禁止对于空气质量或PM 2.5的民间检测,所以不会对民间的自发行为进行任何限制。不过,对于检测出来的数据,官方是绝对不会认可的。“现在监测PM2.5的设备一台就有几十万,这种2.5万元的仪器是检测什么的,可信程度问题非常大。”
对此,李春华认为,用便携式检测仪测出的数据并不算权威,但可以作为参考数据推动公众关注空气环境的现状。事实上,在经历这几月对于PM2.5的热议,从民间到政府形成了良性的互动,针对PM2.5检测的相关政策措施也有望尽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