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数码 >> 家电行情 >> 正文
  • 美的绕圈:去年大扩张今年大裁员

  • 时间:2011-12-23 新闻来源: 南方周末
  •   一年前,规模达千亿级别的美的公司放出豪言,欲五年再造一个美的。一年后,急速扩张的后果就是一场大裁员风暴。

      欧美市场需求锐减、房地产业不景气以及家电补贴政策取消,造成了美的电器巨大的库存压力。而急速扩张及营销渠道的变革,更是让美的机构臃肿,染上了大公司病。这样的困境,显然不仅仅是裁员所能应对。

      临近年底,正是职场人翘首企盼丰厚年终奖的时候,美的员工等到的却是事前毫无征兆的大规模裁员。

      “他们在我的背后朝我开枪,我还没听到枪响就倒下了!”季晓形容自己被美的辞退“非常突然”。他是美的制冷集团中西部某分公司的区域经理。

      2011年11月25日一大早,季晓刚上班,就接到了分公司营运人事部长的电话,被告知“进了岗位调整的名单”。“这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第二天就是我的33岁生日。”

      11月18日前后,季晓就知道美的开始裁员,其所在的分公司也裁了一部分人。他当时想,裁员应该结束了,而且怎么也轮不到他这位区域经理。

      没想到,“躲过”了第一波,却躲不过一周后的第二波。

      季晓在美的已经干了十年。他2001年大学毕业进入公司,从当时四五个人的办事处,到2008年成立至今的区域销售公司。此前,他们一直在急速扩张。

      尤其是2010年年初,美的提出“在中西部提前布局市场与产能”。在美的看来,中西部市场已经成为家电需求增长的主力,原因在于家电大连锁在中西部控制力较弱,美的将凭借经销商网络而受益;同时,美的在中西部所设工厂的新增产能在这一年开始释放,有产地成本优势。

      “可以说,我所在的销售公司是感受到扩张最强烈的区域之一。”季晓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从2008年区域销售公司时成立不到30人,三年间增加到了近200人。不过,经过此次裁员后,只剩下不到100人。

      美的旗下四大销售体系——制冷、日电、暖通和机电都出现了裁员。从2011年11月下旬开始,网络上传出了“美的裁员比例超过50%”的消息。对此,美的集团在给予南方周末记者的书面回复中表示:“此次调整没有硬性指标,而是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局部差异化、结构性调整,调整幅度也没有个别网络传播得那么夸张。”

      然而,南方周末记者经采访了解到部分裁员情况如下:美的暖通北京分部,原有90多人,现在裁至40余人;美的甘肃制冷分部,原有约180人,经调整后余下约80人;美的日电集团南充分部和成都分部合并后,原有250余人,经裁员后剩下60多人。从这几个样本看,裁员的比例少则逾50%,多则超过70%。

      “平时没锻炼, 压根儿就跑不快”

      美的的意图是:把原来层层批发代理的销售模式改为分公司统管,促进渠道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费用,也能增强经销商的自主权和能动性。但后来却发现事与愿违。直营型公司也造成了“机构臃肿”。

      大裁员之前,是一场大扩张。

      2010年10月底,美的新总部大楼落成之时,集团董事长何享健宣布“五年再造一个美的”,要将美的营业收入翻番,即由当时的1000亿达到2015年的2000亿。这样算来,每年的增长率需达到15%。

      美的扩张的野心源自数年来家电下乡政府补贴增多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刺激。自2009年以来,为了应对金融海啸的冲击,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空调补贴三项政策,刺激了家电销售的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美的顺势大举扩张——在产能增加上,重点投资建设了邯郸空调、荆州冰箱、芜湖整体机和压缩机、华南空调及冰箱、中央空调华东基地等六大基地项目;在国内销售渠道上,在全国拥有营销网点约6万家,其中美的专卖店超过1万家;在海外销售布局上,除在越南已经拥有生产基地和收购埃及Miraco公司股权外,还将在包括东南亚、拉美、东欧、非洲在内的地区推进自有品牌推广和建设生产基地。2011年11月,美的还以2.23亿美元收购了开利拉美空调业务公司51%的股份。

      市场份额就是扩张后的成绩单。在空调市场,根据201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两大巨头格力、美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1%和28%,形成了“双寡头”的格局;在冰箱行业,美的紧随海尔其后,市场占有率14%;在洗衣机市场,美的系占比21%,仅低于海尔的23%。

      “走得太快,会扯着蛋。”美的日电集团西部一位市场主管借用了电影《让子弹飞》的台词。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由于美的旗下有制冷家电集团(简称“制冷集团”)和日用家电集团(简称“日电集团”)不同的产业集团,“一旦都让他们跑步前进,就会发现有一群人平时没锻炼,压根儿就跑不快。”

      2009年,美的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营销整合: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各产品事业部的营销部门都被划入中国营销总部,而各个事业部原有的研发、采购、生产、计划、物流等诸多职能依然保留。新成立的中国营销总部将全面管理此前的60个区域销售公司,承担营销策略制定和协调、指导、服务各销售公司的职能。

      之前,区域销售公司定位于“管理型分部”,基本上是协助经销商操作市场。而改革的方向就是从管理型转向直营模式,即区域销售公司自己组织操作团队,直接取缔当地一级代理商,由销售公司直接面对各类分销商和小代理。有部分销售公司是由当地实力较强的经销商共同出资组建,美的派驻管理人员。

      美的企图把原来层层批发代理的销售模式改为分公司统管,促进渠道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费用,也能增强经销商的自主权和能动性。但后来却发现事与愿违。

      “原来的管理型公司就一个经理带几个兵,外加一个行政。没有所谓的HR、财务人员等,而改革后的直营型公司就是小麻雀了,有运营、财务等等各种部门。”上述市场主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渠道下沉”在实际中演变成“每个渠道放更多的人”,而直营型公司也造成了“机构臃肿”。“甚至滋生奢侈的行为,例如花两万多块钱买一个马桶,连产品中心经理也要配备汽车和司机。”

      “营销渠道改革等于绕了个圈”

      “从今年10月份开始,美的总部表示不再为区域公司‘兜底’,而是让各销售公司自负盈亏。”

      过去5年,美的员工人数从原来的7万增长到20万。“最理想化的状态是,平均每800万元的销售额对应一个员工。”季晓说,按照美的2011年预计1400亿销售额来算,保留的人数应该不到两万人。“但现实是做不到的。”

      而当市场大环境发生大变化时,美的就需要向理想化的人员规模靠近。当下,房地产销售增速继续下滑,欧债危机阴影中海外需求锐减,而家电下乡、节能补贴等政策的陆续退出,也对美的营收造成影响。

      根据《空调销售》杂志的数据,2011冷年结束时(指从前一年9月份到当年8月份为止),空调库存高达1620万台,是近5个冷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约占2011冷年销售总量的14.2%。截至10月底,空调单月库存/销量比升至1.7,也是两年来的最高值。美的制冷家电集团中国事业本部副总裁王金亮曾表示,出口、国内的销售形势都不乐观,企业都纷纷在调低产销预期。国都证券已经观察到“美的等部分空调企业已经着手清理渠道的库存”。

      此外,10月份冰箱库存/销量比值为0.74,远高于去年同期的0.33的水平,显示目前冰箱厂商库存压力较大。

      从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美的电器的财务数据来看,呈现了不乐观的一面:美的电器存货价值92亿,同比增长85%,目前存货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这既是公司销售规模扩大带来的结果,也反映了需求放缓所带来的库存积压。美的一位经销商也向南方周末记者反映,他们消化产品遇到很大困难。

      中金公司在报告中指出了美的电器的隐忧: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9%,显著低于预期;仅空调内销同比实现正增长,出口、冰箱、洗衣机增长面临较大压力;第三季度财务费用率大幅上升,主要是期间内票据贴现率飙升,面临较大财务费用压力;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20亿,较上年同期的87亿大幅减少。中金公司预计,在白电行业需求增速放缓背景下,美的电器第四季度收入增长难有起色。

      于是,为了做好“过冬”的准备,美的开始在营销渠道上“动刀”。季晓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最近两年的快速扩张过程中,其实区域销售公司的推广费用大部分都是由美的总部“埋单”的,或者由总部作担保。“虽然区域公司有财务,但都受总部掌控。”

      从美的“上规模、调结构、保盈利”九字经营方针来看,规模是放在首位的。而现在是“盈利”取代“规模”的时候了。“从今年10月份开始,美的总部表示不再为区域公司‘兜底’,而是让各销售公司自负盈亏。”季晓说,启动这次改革的标志是陆剑峰的“11.17讲话”。

      陆剑峰是美的制冷家电集团中国营销总部总裁。据一位区域销售公司负责人透露,11月17日,在召集了制冷家电集团销售公司高层的内部会议中,陆剑峰提出了各销售公司自己“量入为出”,自负盈亏。

      “营销渠道改革等于绕了个圈。”一位美的日电集团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原来是从管理型变成直营型,现在又将直营型转为管理型。”

      而这次变革也直接拉开了美的大裁员的序幕。

      目前,日电集团60多家合资销售分公司如今只保留了11家。以日电集团广东江门的分公司为例:这家2011年初才成立的200余人的销售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大幅精简后前途未卜的命运。

      除了裁员之外,美的集团也开始为过冬储备资金。今年10月20日,美的电器公告称,美的集团拟将其15.30%的股权转让予天津融睿投资以及天津鼎晖嘉泰股权投资公司。一份券商分析报告认为,这一方面给美的地产等业务提供现金,另一方面也为美的集团未来整体上市扫清障碍。

      “突然,突然,还是太突然了”

      有人将口号改为:“离开美的电器,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与美的“共苦”的是被裁的员工们——只是他们与美的的“苦”是对立的。

      美的各地被裁员工在网络上集结:几个“抗美自救”的QQ群先后建立起来。有一个还达到了500人的人数上限,导致后来者无法加入。还有人将口号改为:“离开美的电器,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突然,突然,还是太突然了。”几乎每一个被“调整”的员工都对突如其来的裁员表示费解和愤慨。不少人说,7、8月份的时候,总部的领导还来要求区域分部负责人扩大招聘,招不够人就要对区域老总罚款,“三四个月前还说多招人,现在忽然就大裁员了”。

      通过键盘的敲击将情绪宣泄一番后,QQ群里的话题无不聚焦于裁员后的补偿问题。以季晓为例,他目前得到的补偿是三个半月的基本工资。“人事部给我电话通知裁员时,说给我补一月的工资;第二天协商说补两个月的,第三天说补三个半月的。”季晓解释这种补偿的标准是“按照在美的的工作年限,工作一年就补一个月的工资”。

      不过,虽然季晓在美的工作了十年,而人事部却从区域销售公司成立之日算起。“2008年初成立的销售公司,至今刚好是三年半。所以补偿是三个半月基本工资。”不过,南方周末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基层员工都只获得一个月的基本工资补偿。

      对于被裁的销售精英来说,更大的担心是能否拿到“销售的提成”。一位今年8月被辞退的区域财务总监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美的,有些区域是按季度发放销售提成,有些是半年发放一次。“中高层与基层员工的收入分化很大,基层员工平均是每月2000元的工资,但即使是西部地区的中层,也有不少光是销售提成每年就有好几万,甚至更多。”

      季晓今年的业绩翻了一番,其销售提成是6万元。“前半年给我发了四成,还有六成没发。”这是季晓最担心的事情:美的承诺裁员三个月之后发放余下的提成奖励,但他生怕会出现变数。这也是他现在在QQ群上“忍气吞声”的原因。

      “我每一次跟人事部的谈话都录了音。”季晓还保留了当时辞退他的邮件,他身边的前同事都是这么做的。

      跟销售提成无关的,是2012年校园招聘即将进入美的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在QQ群发言很少。有一名毕业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现在就是进退两难。

      对于此前网络上关于“几乎所有新员工都成了炮灰”的消息,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曾回应媒体:“以今年的新员工为例,招聘的1100多位员工,截至目前主动离开的有几十人,美的没主动炒一名员工”。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季晓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他说,除了通知辞退他的那一刻,他在美的那十年里都是充实的。“尤其学会了美的雷厉风行的执行力。”他举了一个例子,他的一位上级被突然任命外调,三天内到任,否则罚款。而这些都能被执行得无缝对接。

      “在家电行业,美的给年轻人提供了最好的舞台。”一位曾在美的工作十几年的老员工说,美的机制灵活,其他家电企业无法比。“美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遇上裁员,是他们运气不好。”

      (应被访者要求,季晓为化名)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dino-din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