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博士生导师”如同头衔,是代表教师身份的重要标志。有了博导称号,相关福利和待遇也会接踵而至。如今,在交大这种局面将有所转变,“博士生导师”将不再是“教授”专属,特别优秀的讲师也可以申请担任博导。记者昨天从上海交大研究生教育改革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该校将实施博导动态选聘制度等系列“新政”,打破职称限制,同时对博导招生人数进行“封顶”,每位“博导”每年度招生人数最多不得超过3个。
优秀讲师也可申请当“博导”
“改革后,我们逐渐厘清博士生导师就是指导博士生的教师,博士生导师指导博士生是其工作职责的一部分,而非头衔。 ”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表示,试点导师动态选聘,将淡化了“博士生导师”荣誉性称号和终身资格,打破职称限制,真正选拔那些学术能力强、对科学研究有极大的热情的教师指导博士生。
根据新政,原则上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均可申请指导博士生,对于特别优秀的讲师鼓励其申请指导博士研究生。一些学院如中外联合办学的密歇根学院已出现作为博导的讲师。目前,该校累积近190位副高职称教师开始招收、指导博士生。在此过程中,这批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逐渐成长起来。
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新兵2006年被学校引进,2009年被评为副教授,不久成为博导。作为年轻博导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青年教师有活力、有冲劲,且想法多,能够较早带一批博士生,组成团队做前沿研究,对于科研、学术等都有促进,从而形成积极的正循环。 ”
博导每年招生不超过三人同时,为了保证博导的带教质量,交大还将实施博士生导师招生“封顶”制度。依据不同学科门类、学科性质,设置导师累计指导在读博士生上限,强化博士生导师聘后管理,建立评选、聘任与考核有机结合的导师选聘机制。在这一点上,既注重效率,又兼顾公平;既对博士生负责,又对博士生导师负责。
“具体学科的封顶人数由各个学科的学部委员会制定,但原则上,每位博导每年度招生最多不得超过三个,一般只有一两个。 ”黄震副校长说。
此外,所有的博导还将实行招生资格审核,教师竞争上岗。博士生导师列入年度招生简章的审批权下放学院,由学部及学校负责备案,学院报备的招生导师数量不超过当年学院招生指标的80%,既增加院系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也提高了博士生导师的竞争意识,逐步在博导选聘上加速去行政化的进程。
三天就招了一名博士生为选拔优秀博士生源,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2012年,上海交大全面推行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招考方式,实现所有博士招生学科门类全覆盖。以往,在博士生招考方面,高校一直以统一笔试为主,按成绩高低排序,面试淘汰率很低。
不少博导都抱怨:“招不到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真正符合导师培养要求的优质博士生源”。 “不少高分考进来的博士生,一旦走进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就什么也拿不起”。 “很多科研能力强且读硕期间成果突出的学生,仅因为入学考试成绩几分之差不能被录取”等。因此,“一份试卷加一支笔”的招考方式很难评判一名博士考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多方质疑。这种困境就迫使学校尝试博士生招考方式改革,借鉴国际上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普遍认同的博士招生办法,探索博士生招考方式——“入学申请制”。
为了改变目前国内高校通行的入学考试单一博士招生方式,淡化注重考核专业知识基础的考试选拔,强化重点考察专业基础及应用能力、科研实践背景和创新人才培养潜质等综合素质的多元考核选拔,上海交大于2009年首次试行博士生 “入学申请制”招考。在保留入学考试原有方式同时,今年,上海交大推行博士生“入学申请制”常年招生办法,即招生当年的任何时候,考生都可以随时申请(网上报名)博士研究生入学选拔,提交个人申请材料,所报院系组织学科专家、导师进行综合考核后,通过者即可直接录取。通过“入学申请制”的方式,2011年录取116人,占招生总人数的10%左右,所占招生计划比例还将扩大。
黄震副校长举例说,在实行“入学申请制”后,学校仅用三天就招了一个博士生。“这是一位来自东京大学的硕士,通过寄材料、报名和学科专家的面试,整个录取流程仅花了三天,加大了导师选材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