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通过情感了解世界。这种尝试,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已经开始了。而孩子真正接触和面对情绪,却是在出生之后。胎儿时期感受到的情感,都是将妈妈的情感状态如实转达的结果,这与孩子独立地感受情感是有差别的。脱离妈妈的身体,降临到这个世界之后,感受到的情感,无论好坏都显然更直接、更强烈。时而感到不安,时而感到安慰,孩子们正是在接触这些陌生的情绪过程中,一点点熟悉这些情绪,逐渐学习接纳和解决它们的能力,通过这种过程慢慢成长。孩子接触情感的第一所学校,便是“家庭”。在爸爸妈妈爱的包围中,孩子会感到幸福。当肚子饿时,孩子会变得烦躁;如果尿床了,就会感到很不舒服。无论是何种情绪,如果有人能及时了解并适时地采取措施,那孩子就不会觉得这些情绪陌生或令人不安。现在,本应成为孩子学习情绪的最佳学校——家庭,却正在一点点动摇和改变。首先,家庭的组成成员结构在大大缩减。大家族变为单一的核心家庭,已经不是最近的事情了。过去,如果家庭成员多,情感上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也就更多。下表可以比较直观地说明,孩子们能够体验情感的人际关系已变得多贫乏与脆弱。1 个人无法构成关系(0),男女相识结婚,形成1 个关系。两个人有了孩子,尽管家庭成员是3 个人,然而这3 个人能够组成的关系的数量却是6 个(妈妈与爸爸,妈妈与孩子,爸爸与孩子,妈妈、爸爸与孩子,爸爸、孩子与妈妈,妈妈、孩子与爸爸)。如果再生1 个弟弟或妹妹,家庭成员就成了4 个人,而他们所能形成的各种关系,则会变为25 种。如果再加上爷爷、奶奶、叔叔、姨妈、舅舅……每增加1 名成员,他们能组成的关系数量就会按照90 →301 →966……剧增。独生子女一直只和爸爸、妈妈生活,那他不可能像从小生长在祖父母及叔叔、阿姨中间的孩子那样,能够熟练地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多样的情感状况,可以说孩子的经验少之又少。所以,当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时,仅七八名小朋友和一两位幼儿园老师,就足以让孩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家庭成员多的话,不但会多出许多体验和学习多种情感的机会,接受和处理那些情感的学习机会也会更多。即使没人刻意去教,孩子也可以通过观察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丰富的情绪变化,以及每个人的应对反应,来间接学习到这些交际经验,甚至还可以亲自感受和领悟。但在核心家庭中,情况就不同了。家庭成员人数大大减少,孩子能接触到的情感和交流机会自然也会变少。更严峻的问题是,孩子正在经历的许多多样化的情感,往往被无视或放任。例如,家里成员较多时,至少有一个人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适时引导他们。而如今,除了父母,没有其他人能承担这种角色。而父母的角色,常常也不能尽责地完成。双职工家庭日益增多,不但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变化,很多时候,父母双方甚至因为无法解决好两人的情感问题而经常大嗓门地发生争执。整个大环境中离婚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在韩国的一些大城市,离婚率甚至已接近40%,到了相当严峻的地步。在这种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表现得情绪不稳定、面对复杂的情绪而彷徨不定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