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股票 >> 股市快报 >> 正文
  • 周鸿祎:我不是乔布斯的门徒

  • 时间:2011-11-13 新闻来源: 中国经营报
  •   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3Q大战过去已经一年。主角之— ——360公司在这一年中做了很多调整和反思,并且在半年前登上美国纽交所。

      时过境迁,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公司越来越大,也要越来越正规。面对些许管理层面的挑战,周鸿祎(微博)近日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袒露了从一个创业者向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过渡的心路历程。

      公司一定要杜绝官本位文化“我不是空谈理想的老板,那样太虚伪了,我的信条是,你可以跟员工谈论理想,但是你一定要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

      《中国经营报》:有些公司上市之后会出现人员流失,一些公司的管理层把上市当成目标,把套现当做目的。现在360上市了,有没有出现老员工流失的现象?你有什么办法保持团队的稳定?

      周鸿祎:不瞒你说,虽然我们对员工很有信心,但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预案。360已经上市半年多了,过了解禁期,还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管理层很稳定,有中层干部因为健康原因辞职,但不多。我想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我和老齐(指360公司总裁齐向东)不是以发财套现为目的,现在还是像上市之前一样加班加点、亲力亲为,这给其他同事带了头,给他们鼓了劲。第二是大家觉得在360工作有意义,虽然在市值上360比不过一些IT巨头,但我们努力在保持那种创业文化。大家觉得既然360在过去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格局,那么在未来也有能力让互联网变得更好。所以,员工在这儿做还是蛮有成就感的。第三,我不是空谈理想的老板,那样太虚伪了。我的信条是,你可以跟员工谈论理想,但是你一定要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

      《中国经营报》:360公司已经成为仅次于腾讯的第二大客户端,但你们的收入规模跟腾讯还不在一个量级上。上市之后,你有没有梦想成为中国互联网下一个收入达百亿元的公司?

      周鸿祎:我在战略规划方面并不擅长,我本人更像一个产品经理和技术工程师,希望做出一个酷的产品,给用户创造价值。我做投资也是这样,觉得产品有价值就投,也没想过投资的公司到底能值多少钱。而且,在互联网里干了这么多年,我的一个体会是只有先创造用户价值,才能创造商业价值。

      有一个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当年3721卖网络实名,一个关键字一年卖500元,百度的搜索是点击一次3毛钱,可门户一个广告单子就30万元,一个SP(内容服务商)一天就能收入30万元。你看现在,点击一次3毛钱的百度搜索成了中国最好的商业模式,一年收入几百亿元,能拿大单的门户落后了,日进斗金的SP在这个行业基本消失了。作为互联网老兵,看了很多起起落落,我相信公司一定要追求长期价值才能活得长久。互联网企业要抓住用户,就必须专注把产品体验做好。所以,我不管360的收入,有几个副总裁在管,我的主要精力就是抓产品。我也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计划,说360要到哪年必须做到多少亿。我的信条是:产品做好了,自然会有用户,有了用户自然会演变成商业价值。

      《中国经营报》:我记得你在微博上谈到一个公司里面新人老人的问题,这是在你们上市之后、做大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你如何平衡空降兵和创业团队的关系?

      周鸿祎:承前才能启后,继往才能开来。公司在发展,是一定要引入新人的。老员工在创业的时候立下过汗马功劳,这点也必须要承认。我会对老人讲,公司必须要着眼未来。比如我们遇到做空机构Citron做空我们的事情,这是新课题,必须引进这方面的人才来应对。对新人我会讲,一定要放下身段,到一线去,要了解公司的历史、公司的文化,要尊重做出历史贡献的老员工。

      其实最为关键的一个点:新人来了,老人的利益怎么得到保障?360有不少早期创业的老员工,他们专业技能强,但不见得具有很强的管理和经营能力。360一直反对官本位。官本位会带坏风气。老人技术能力强,可以走技术路线,做技术专家或工程师,在技术上贡献大,拿到的股票、得到的回报,甚至比副总裁、总监高。对于有历史贡献但不能与时俱进的老人,那就要根据他的历史贡献在股票上给予相应的回报,让他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一致。这样,他就愿意退下来,对引入新人也不会产生阻力。新人做的贡献大,老人也是受益者。

      我要强调一点,对于在公司里建立独立王国的,不管他做出怎样的贡献,肯定要拿下。你想,只有血脉通畅,身体才会健康。要是有个毒瘤,只顾自己吸收营养,就会损害整个肌体。

      微创新需要快速调整小步快跑“ 不怕失败,不断尝试,耐得住寂寞。快速调整,就意味着失败率高,这就要求创业者必须要有屡战屡败的精神。”

      《中国经营报》:360是以免费的模式击败了传统的安全软件厂商,这一举动被业界称为颠覆式创新。但这两年你又一直在倡导微创新。这两者是什么关系?

      周鸿祎:所有的颠覆式创新在开始时都是微创新,就是连颠覆者本人都没有意识到那会是一个颠覆。颠覆式创新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是一步一步的通过微创新,不断的蚕食领先者的市场,最后等到不可逆转的时候,才能是颠覆。反过来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颠覆式创新,那么市场的强者一定会有反应,就没有颠覆的机会了。举苹果的例子,它今天颠覆了手机产业、PC产业,但这些都源于一款MP3播放器。一开始,连乔布斯本人也没意识到后来的颠覆。微创新是起点,只有通过持续的微创新,最后才有可能形成颠覆。

      《中国经营报》:业界确实有人把微创新等同于抄袭。这两年你一直在讲微创新,你认为微创新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周鸿祎:我对它做了一个不太准确的定义:从用户体验出发,把产品做得简单、易用,或者能够提高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愉悦感。任何在此方面所做的创新努力,哪怕很微小,也有价值,我把它叫微创新。

      实现微创新的前提,是用户至上价值观。微创新的一个特点,就是从小事入手,从小处着眼,克制一开始就做大平台的冲动。对消费者来说,一个简单的改进,只要是触动他内心的甜点就能打动他。消费者永远关心的是,产品给自己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只要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创业企业至少能生存下去。

      很多企业热衷于做平台,但他们没有想到,所有的平台都是挖掘用户需求、持续积累用户的结果。创业公司一定要抑制住做平台的冲动,而是应该聚焦于用户需求。今天,在热门的无线互联网里,一些著名企业在面临挑战的时候,仍然没有真正关注用户的感受,没有聚焦于用户需求,而是热衷于建立一个平台,执行一个战略。这种平台往往是从自我出发,而不是从用户需求出发。颠覆现有市场格局的公司,从一开始并不是要搭建平台,而是通过打侧翼战,找对手不关注但是却打动用户的那个点。

      《中国经营报》:基于你的微创新理论和实践,你给创业者哪些忠告呢?

      周鸿祎:微创新必须专注、必须聚焦。创业企业只有聚焦,才能把所有的力量、资源集中为一点,才有可能形成突破。如果把一个小的点做到了极致,做到让用户感觉有惊艳的效果,才可能形成突破。中国的企业家经常谈木桶理论,认为最短的木板决定木桶所装的水量。用在企业管理上,即企业的所有方面都要做好。我要唱一个反调,创业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微创新的时候,不要面面俱到。什么都要照顾到等于什么都照顾不到。产品不怕有缺点,但只要有一点做到极致,打动了用户的心扉,用户是可以容忍产品其他缺点的。相反,一个完美无缺的产品,因为把资源分摊了,那么出来的就是平庸的东西。一个平庸的产品是不可能打动用户的。

      创新一定是少数人干的事,是失败率很高的事,是大部分人看不懂的事。所以,创新就像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样,有点傻劲儿,经常被嘲笑,但有股韧劲儿。创业公司一定得有250一样的傻劲儿,有阿甘一样的韧劲儿,对创新要有信心,有激情。如果不创新,创业公司在实力上比拼不过大公司,如果不走创新的道路,肯定发展不起来。

      《中国经营报》:微创新带来的改变很小,成绩也很小。如果要通过微创新获得成功,需要注意什么?

      周鸿祎:微创新的一个特点是快速调整,小步快跑。过去做产品,讲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或者说,十年磨一剑。但是,在这个时代,计划赶不上变化。闭门造车的结果,是等你造出来了,这个世界早就变化了。所以,如果要微创新,就要调整自己做事的方法,把闭门造车、十年磨剑变成快速调整、小步快跑,把产品研发周期从按年计算,改成按季度计算,甚至按月计算。但是,每次研发不一定要提出特别宏大的目标,然后拿到市场上去检验。赌错了没关系,因为只浪费了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的时间,还来得及调整。任何伟大的产品,都不是在屋子里想出来的,都是通过一个点,通过持续改进打磨出来的。所以,我觉得企业的研发流程和开发模式,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不怕失败,不断尝试,耐得住寂寞。快速调整,就意味着失败率高,这就要求创业者必须要有屡战屡败的精神。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产品一炮就红。等你看到一个产品红的时候,这个产品实际上已经在此之前经历过相当长时间的辛苦。微创新一定要有这种长期、持续的失败准备。

      中国需要更多元的企业家“分析成功的时候,要分析里面哪些是偶然的,分析失败的时候要勇敢面对。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能一路走下来,就是因为我不断地反思和思考。”

      《中国经营报》:你刚刚获得了2011年安永中国企业家奖。但在大家的印象里,你更像一个产品经理、创业者,或者是创业导师,好像跟大家理解的企业家不太一样?

      周鸿祎:我获奖是比较意外的,当时也不知道谁推荐的我,因为我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那种企业家,我们的企业家都是商业不断成功,说话非常得体,基本上都是完美的人,都是比较神奇的人。我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比较明显、个性突出的人。我这样的人在美国很常见,但是在中国不常见。这次我能得奖,说明我们的社会对有个性的企业家更宽容了。

      《中国经营报》:那么你认为评判一个企业家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周鸿祎:第一,能创造出来一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第二,应该能影响很多人,或者去改变世界。中国有很浓重的“成王败寇”的思想。美国不是这样,比如网景公司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创造了浏览器,改变了互联网,所以硅谷没有人觉得谷克·安德森(网景的创始人)是个失败者。我觉得企业家一定要有一个梦想,去改变这个世界或者改变这个社会,当然你可以有现实主义的操作手段。

      《中国经营报》:这次安永在评地区大奖的奖项时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你的个性很强,在业界也是争议很大的一个人物。你有没有考虑去改变?

      周鸿祎:我的一些争议是来自于竞争对手的抹黑,我想在这种竞争中,我也不会很“绅士”。公司已经做到一定规模,今后我会注意一些。但是我并不期望主动改变什么东西,因为我觉得很多东西会被时间改变。比如说乔布斯也曾被硅谷的媒体骂得狗血喷头,因为他为人处事也是很不注意的,有很多的缺点。但最后他还是给社会创造了价值,给用户创造了价值,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保持突出的个性,可以像小孩子一样保持好奇,保持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我觉得中国社会应该更宽容,只要没有违背道德,没有违背法律,应该存在多元化的企业家。

      《中国经营报》:你写了不少研究乔布斯的心得体会,也有不少人称你是乔布斯的门徒。你觉得乔布斯对你有什么影响?

      周鸿祎:首先得声明一点,我不是乔布斯的门徒。我连人家真人都没亲眼看过,人家也根本不知道我是谁,算什么门徒?但是,我确实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下了很多工夫去研究他,读了他很多的资料,临摹他做产品的体会。再让我谈乔布斯,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因为现在把乔布斯挂在嘴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了,好像不看乔布斯的传记、不引用乔布斯的语录,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了。其实,如果有个人自称是乔布斯的信徒,那你得真的要回顾一下,看看这个人在乔布斯失意的时候,有没有真的看好乔布斯,研究乔布斯。有一点,拿乔布斯作为推广自己产品的营销手段,确实让我感觉不舒服。

      还有,我自己本身就是做互联网产品出身的,所以我在研究乔布斯的时候,可能比其他人更有体会。我自己有很多经验,当然也有很多失败,这对我研究乔布斯有很大帮助。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做过企业,或者说从来没有做过产品,去读乔布斯的书,可能就像一个没有武功的人去读一本武林秘籍。我不是乔布斯的门徒,但我仍然觉得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反过来说,我在做360的时候,在探索过程中,也摸索到了一些自己的东西。所以,我并不盲目崇拜乔布斯理论,我还读很多其他方面的书,比如说《定位》、《柔道战略》、《创新者的困境》。把它们综合起来,再加上自己的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中国经营报》:在中国的众多企业家中,你更敬佩谁?

      周鸿祎:陈天桥、丁磊、张朝阳。这3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比较自我,不管别人怎么说,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

      旁白:管理“偏科生”

      周鸿祎的办公室没有大班台,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有一半空间让给了价值不菲的音响设备,剩下就是沙发和一组不大的书柜。走进这间屋子,你绝对不会相信这是一个老板的办公室。

      周是个超级发烧友,但这对于他来讲只是个人爱好。虽然占据了办公室的大量空间,却并不对他的工作产生什么重要影响。“我做事情不管三七二十一,没有那么深的动机,都是别人给了太多的解读。”周鸿祎是位个性极强的人,办公室不像办公室,作为一个老板也不懂得奢侈品,聊起天来口无遮拦。对于这些,他也并不想去改变。

      中国互联网人士都记得他创办的第一个公司:3721。那个名字就是周个性的鲜明写照。然而这样的个性,似乎并不符合中国民众对“企业家”的理解。

      他所创办的360公司的成长史,就像是一部战斗史:与流氓软件的战斗,使360有机会插足安全市场;与瑞星(微博)和金山等老牌安全厂商的战斗,使360在安全领域立足,并成功占领用户的PC;与腾讯的战斗,更使360名声大振、借机上位,并把客户端软件的商业模式演绎到极致。

      安永企业家评选在讨论地区大奖的时候,8个评委发生了激烈的争论——4:4,双方各持不同意见。在一个多小时的争论之后,周鸿祎没能拿到地区大奖。评委的争论,正是现在社会上对周鸿祎存有不同观点的一个缩影。

      周鸿祎似乎并不满足中国人对“企业家”的认知。360公司已经上市,员工已达1600人。如果换作其他一个擅长运筹帷幄的企业家,会将长期战略,管理、财务、公关都做全面的规划。而周鸿祎仍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产品上,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产品经理、技术工程师,坦言自己并不擅长管理人,喜欢战斗在一线。他这样的企业家,常常被看做管理的“偏科生”。

      人都有所长,有所短。作为管理的“偏科生”,周鸿祎也会阅读大量的管理类书籍,他的心得是要将管理简单化。“我不善于管理,但我的领导力还可以。”周鸿祎有一个简单的逻辑:作为老板绝不能空谈理想,一定要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360在上市的时候,拿出20%的股份分给员工。并且在上市后还制定了一个“长青树计划”,永远有一个占公司总股份5%的期权池,让员工真正在物质利益上跟公司利益保持一致。“我不太会跟员工讲大道理,也不把自己弄得很神圣。凝聚员工必须靠一些实际的东西。如果脱离了这个,我觉得我没那个能力去做思想工作。”

      “老周刀子嘴,豆腐心。”内部员工评价他,说话非常直,甚至说话“不太好听”,但为人仗义。

      周鸿祎简单、强硬的管理逻辑,不知能不能追赶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从创业者到企业家,他或许还需要补很多课。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dino-din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